香山論壇「台灣議題」成焦點 中美學者犀利交鋒
文/中時藍孝威
第11屆北京香山論壇12至14日登場。今天上午高端訪談的中美關係環節,中美學者針對台灣問題犀利交鋒,現場座無虛席,連走道都擠滿人。中方學者吳心伯指責,在台灣議題上,美方已經與中國的目標距離越來越遠,美國老是說一套做一套。美國學者華自強則認為,問題不在美國,改變的是台灣的政治生態,讓北京和台北的分歧愈來愈大。
中美不僅在大國關係上競爭,12日香山論壇的「中美關係」訪談現場,也是煙硝味瀰漫。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首先發難,「在美國看來,雙邊關係的本質是競爭。但是在中國來看,競爭只是委婉的說法。實際上美國是在圍堵或是打壓中國。比如說美國發起貿易戰、科技戰、在中國周邊的軍事行動,以及對中國一些實體的制裁。」
歐亞集團中國部門常務董事,曾任美國國務院中國協調員、副助理國務卿的華自強(John Richard Waters)表示,美方理解中方的觀點,「除了看認知,也要看具體政策。針對台灣問題,美國和中國的分歧由來已久,現在的框架不能滿足雙方需求。本地區是有和平與穩定的,但如果看具體政策,實際上又超出基本認知。」
主持人表示,中國人說家和萬事興,如果氛圍是好的話,是有利於中美合作的。華自強此時秀了一句中文,「中國人說聽其言,觀其行。」主持人笑稱,「這是中國人經常對美國說的一句話。」
吳心伯立刻「補刀」,「拜登總統對習近平主席說,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但事實並非如此。美國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
面對吳心伯直球對決,華自強也不甘示弱表示,問題不在美國。美國的台灣政策以數個歷史文件為基礎,包括中美建交公報、台灣關係法等,「回看歷史文件,整個框架沒有改變。事實上改變的是台灣的政治生態,讓北京和台北的分歧愈來愈大。」
華自強直言,這種日益嚴重的分歧不利於穩定,「中國認為美國把台灣當做棋子,事實上拜登政府表示,美國是不支持台灣獨立的,也不會將台灣當作談判的籌碼。」自1970年以來,美國與台灣保持非常有活力的非官方的關係,雙方貿易比美國跟印度的貿易還要活躍。
「中美雙方在台海問題上最重要的共識,是中美的三個公報。這三個公報強調2個問題,一是一個中國政策,二是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吳心伯不滿的說,「有時候華盛頓支持這些立場,但是最近幾年,尤其是在過去的十年裡,我們看到美方已經和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目標距離得越來愈來愈遠。」
吳心伯此時再度開砲,「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愈來愈多美國戰略圈的人,似乎正在重新發現台海問題在美國對華戰略上的價值。他們認為,美國可以把台灣當作重要的工具或籌碼,來遏制或制衡中國在本地區的影響。」
吳心伯說,「這使得中國覺得美國不再致力於堅持一中政策,而愈來愈傾向於鼓勵台灣獨立,不管是公開的還是秘密的。在雙邊關係和雙邊場合當中,美國愈來愈多的在打台灣牌,中方也必須應對這種新的趨勢和變化來採取對策。」
中美應該怎麼做,才能使避免情況惡化?華自強指出,2022年8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美中緊張關係達到高峰,從那以後,美中在台海問題上的緊張有所緩和。「美中雙方都應該做出正確的認知和判斷,避免由誤判引起任何衝突。」例如2023年發生美軍打下中國高空偵察氣球事件,之後中美高層進行一系列互動緩和了緊張局勢。
華自強舉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今年8月底訪華,和中國外長王毅建立起戰略性共識,雙方得以更好的理解彼此真實的意圖。「美方高層也有一些官員說,在台海問題上,如果持續不斷的努力溝通,無論在基層還是在高層,至少可以保持中美雙邊關係的穩定。」
吳心伯同意,中美保持溝通有助於緩和穩定彼此的關係,但是除此之外還要做3件事:
一、首先要關上台獨的大門。台獨是個死胡同,它是不可能發生的、完全沒有任何可能。如果台灣嘗試獨立的話,對雙方來說都是災難性的。
二、北京和其他各方,比如說北京、華盛頓和台北,如何能夠共同努力來創造環境,有利於最終和平解決問題。在1980年代,我們幾方認真的考慮過這些問題,如今我們應該再回到這個軌道上來,推動和平解決台海問題。
三、台灣問題應該由海峽兩岸來解決,由大陸與台灣通過談判和協商來解決。談判不應該直接和美國進行。當然美國在台海問題上是重要的一方,「針對這個問題,我最擔心的是,台北、北京、華盛頓在為最壞的局面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