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要重寫歷史?清史編纂書稿遭批
文/RFA
幾十年來,中國學者按照中共要求一直在編纂一部清朝正史。中國政府投入了數千名研究人員和巨額資金來完成這項任務,撰寫了一份長達100多卷、數千萬字的草稿。但隨著習近平推行正確歷史觀,清史編纂委員會的書稿遭到全面批評,這部史學著作的出版時間也被推遲。
中國著手修訂「二十四史」和《清史稿》點校本
美國華爾街日報26日發表文章,稱中國共產黨經常自豪地誇讚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但是,中共領導人仍在苦苦斟酌,不知道該如何敘述過去的幾個世紀。
清朝對於中共稱其將中國從外國列強施加的「百年屈辱」中拯救出來這一敘事來講至關重要。這段歷史始於清朝政府在1839年開啟的鴉片戰爭中戰敗,結束於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當前的疆域很大程度上繼承自清朝,其正當性也與清朝時期的領土主張密切相關。
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稱,包括習近平支持的一位高級歷史學家在內,黨內多位審讀者去年對《清史》書稿提出全面批評,稱其過於偏離官方觀點,並要求進行修改,使過往歷史與習近平對未來的願景能更加協調。其中一名知情人士說,批評集中於政治問題,包括聲稱這份書稿「沒有為人民說話」。
文章說,該專案的種種遭遇反映出,在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歷史的作用既重要又充滿政治色彩。習近平憑藉中國對自身歷史的神往,推行他所謂的「正確歷史觀」,旨在強化他的民族復興「中國夢」和專制統治。在實踐中,這意味著宣揚民族主義敘事,將中共塑造成中國實現勢不可擋之崛起的唯一保障,同時壓制與官方教條相悖的其他歷史性觀點。
據熟悉《清史》專案的人士說,習近平一掃2012年他掌權之前盛行的那種相對寬容的思想氛圍,這讓歷史學家們無所適從。
一位知情人士說,這就好比為一個客戶生產的產品,卻送到了另一個客戶手中。自20年前該專案啟動以來,中國的意識形態發生了變化,該知情人士說,這意味著歷史學家使用的一些理論框架不再有效、也不再具有政治正確性。
據官方媒體和相關宣傳材料,約有130名專家被指派審讀書稿,他們於2023年發佈了一份審讀報告,該報告本身多達130萬字。
熟悉《清史》專案的人士稱,審讀者表示,書稿應強調清朝統治者統治了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種說法有助於中共證明其目前對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和其他非漢族群體聚居的廣袤領土的統治具有正當性。
另一個批評意見集中在書稿中有關西方列強如何塑造了中國政治變革的描述。知情人士稱,審讀者表示,他們希望淡化西方對清朝政治改革的影響,同時強調外國帝國主義對中國社會的負面影響。
這些要求反映了中國政府對一些清史學家、尤其是在美清史學家的抵制,這些清史學家利用滿語、維吾爾語等非漢語語言的資料,撰寫了與中共敘述相矛盾的著作。其中許多學者將清朝描述為一個滿族人領導的帝國,通過擊敗漢族人領導的明朝而征服了中國,並繼續吞併現在被認為是中國邊疆的領土。
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清史專家Pamela Kyle Crossley說,習近平反對把清朝描繪成一個征服帝國,因為這可能助長西藏和新疆等邊疆地區的分裂主義情緒,並助長要求自治島嶼臺灣正式獨立的呼聲。
Crossley說:「根據習近平的說法,中國歷史上沒有征服的經歷。只有與渴望成為中國人的人民的愉快統一。」
目前還不清楚《清史》可能會在何時出版。根據《華爾街日報》的一項統計,參與該專案的十多位資深歷史學家已經去世。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中國史學家和清史專家Mark Elliott曾與該項目的一些主要成員見過面,他說,這部巨作的編纂工作剛開始時,「雖然該專案始終是為政治服務的學術專案,但學術研究仍是第一位的」。「而如今政治居於首位,這些學者所拿到的章節對他們而言毫無用處。」
負責監督該項目的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沒有回應置評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