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布林肯「餐桌菜單論」,旨在敲打歐洲和所有試圖避免選邊站的國家

布林肯17日再次提出「餐桌功能表論」,

文/觀察者網

日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公然在慕尼黑安全會議販賣自己的「餐桌功能表論」,聲稱「在國際體系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就可能會在功能表上」。

香港《南華早報》2月24日刊文稱,多名學者認為,鑒於中歐目前增加接觸,布林肯此番話意在「敲打」歐洲盟國,敦促歐洲在中美競爭加劇之際與美國團結一致。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馬奧尼表示,不僅是歐洲,美國還將矛頭指向了「任何認為自己可以避免選邊站或正在考慮選邊站中國的國家」。

根據美國國務院網站消息,當地時間2月17日,在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的小組討論會時,布林肯提到,拜登政府上任以來, 面對中美競爭,對美國的盟友、夥伴關係和多邊體系進行了「投資和再投資」,此舉符合美國利益。他補充道,美國的比較優勢就在於擁有一個強大的聯盟和夥伴網路。

話及此處,布林肯強調:「在國際體系中,如果你不坐在飯桌上,就會出現在菜單上。因此,重新進行多邊接觸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已經做到了。」

雖然他口口聲聲稱美國試圖在自願的基礎上與各國開展合作,但隨後指出,美國「已經並將繼續」為各國提供一個「好的選擇」,因此對於這些國家來說,「怎麼選擇顯而易見」。

其實,這並非布林肯第一次提出這種「餐桌功能表論」。2022年1月,布林肯渲染「中國威脅」和「中美競爭」,在強調美國在國際組織保持領導力和參與度的重要性時,首次使用了「如果你不在餐桌上,就可能會在功能表上」的表達。數月後,拜登政府就推出了旨在對華競爭的「晶片法案」。

多名國際政治學者認為,布林肯時隔兩年後重提「餐桌功能表論」,並非如同上一次那樣直接針對中國,而是為了「敲打」歐洲盟國,並向「任何試圖避免選邊站」的國家發出警告。

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級研究員呂祥表示,布林肯言論旨在敦促美國盟友團結一致。他說:「布林肯想告訴盟國,如果他們與美國結盟,他們就不會成為別人的‘食物’。同時,他正在安撫盟國,因為美國盟國中的大多數人擔心,如果中美間緊張局勢持續,他們將被捲入一場不可逆轉的局面。」

華東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教授約瑟夫·格里高利·馬奧尼(Josef Gregory Mahoney)認為,布林肯言論是對美國盟國的一個警告,尤其針對一些尋求與中國建立更友好關係的歐洲國家。

馬尼奧說:「這些言論的目標肯定是歐洲國家。這些國家意識識到遵循美國所謂的‘去風險’或‘脫鉤’戰略只會讓自己被削弱,因此試圖在與中國和與他國關係中進行某種程度的對沖。」他補充稱,這一言論同樣也針對「任何認為自己可以避免選邊站或正考慮選邊站中國的」國家。

《南華早報》稱,當前,從非洲到亞太地區,一些國家發現自己面臨著進退兩難的境地,不得不在中美日益加劇的競爭中選擇立場。近幾個月來,德國、法國等歐洲主要經濟體加強了與中國的接觸,其中法國總統馬克龍曾公開表示「歐洲必須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此外,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Alfred Wu)稱,考慮到布林肯「語氣溫和」,「他不太可能以如此負面的方式針對中國」;鑒於美國大選臨近,布林肯此番表態「很大程度上也是在為大選造勢,意在警告國內民眾不要(在外交政策上)回到特朗普時代的孤立主義」。

布林肯的「餐桌菜單論」已在國際社會引起廣泛非議。當地時間22日,正在巴西出席G20外長會的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為其送上了一句「祝福」——「希望美國同事們別在餐桌上噎著了」。俄媒對此評價稱,這句話不僅是俄方最為生動的諷刺,也表達了G20中大多數成員的態度。

同樣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則發出「多輸不是理性選擇,共贏才是人類未來」的響亮呼籲。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發言人華春瑩22日在社交平臺X上貼出對比圖反問道:「2024慕尼黑安全會議凸顯外交的十字路口。哪種哲學應該塑造我們的未來?」

「‘餐桌功能表論’暴露美國狼性政治邏輯,」新華社21日發佈評論文章稱,布林肯這番露骨發言再次暴露,美國政治和外交的基本邏輯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美國政客是狼性文化的忠實信徒。「可如果美國繼續秉持狼性政治邏輯、大肆掠奪欺淩、製造苦難悲劇,美國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孤立。」

連結:多学者解读:布林肯“餐桌菜单论”,旨在敲打欧洲和所有试图避免选边站的国家 (guan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