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人意料設定GDP成長目標6%以上
文/觀察者網
「中國出人意料地設定了GDP成長目標。」2020年,中國在新冠疫情背景下,首次對全年經濟增速不設具體目標。前兩天,美國《時代週刊》還說:「幾乎沒人認為今年會有什麼不同。」
不過,中國人就是愛時不時給世界一個驚奇。
3月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了就業、研發經費和香港等熱點話題,並宣佈了「6%以上」的奮鬥目標。這家說「高」了,那家覺得「謹慎」,外媒紛紛解讀這一中國「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建黨百年之際的重要數字,其中CNN的看法最「有意思」。
然後,它們又發現中國「省略」了2021-2025年的GDP成長目標。但事實上,總理已在報告中作出了回應。
「溫和」?「謹慎」?外媒這樣解讀「6%以上」
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期間回顧了去年工作,並概述「十四五」主要目標和今年主要目標。
《時代週刊》認為,今年「兩會可能是中國數十年內最重要的政治會議」。彭博社網站則顯示,從北京時間上午9點到下午2點半左右,彭博社對今天的會議議程進行了文字直播,多次更新文章內容。
路透社很快抓住了重點,報導稱,週五,中國設定了一個溫和的年度經濟成長目標——6%以上,並強調要創造更多城鎮就業機會。
去年,中國GDP成長了2.3%,是去年唯一實現經濟正成長的世界主要經濟體。路透社對「6%」做了多番解讀,認為這一數字「保守」、「謹慎」。
比如,報導援引分析師認為,中國今年GDP成長速度可能超過8%。「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受新冠疫情影響一年後計畫謹慎行事」。
還有專家表示,「很明顯,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將超過6%。現在的目標是告訴人們,我們應該專注於實現更高品質的成長。」
另外,較溫和的GDP目標並不意味著政策收緊,反而將提供更多改革空間。
路透社並不是唯一一家重點解讀中國GDP目標的外媒。
不少外媒將報導重點放在了GDP目標上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言語間,先是匪夷所思地貶低了中國2020年GDP成長速度,稱「僅成長了2.3%」,似乎忘了2020年美國GDP全年萎縮3.5%,創下了自二戰結束(1946年)以來的最差紀錄。
接下來,CNN表達的看法與路透社有所不同。
它說,要達成到2035年經濟總量翻一番的目標,中國GDP今年所需增速不到5%,然後保持類似增速即可。而現在的目標比這個數位高。
所以說,「中國在2020年頂住了全球經濟衰退的衝擊,從而縮小了與美國的經濟差距。現在,中國又說,今年還要加快步伐。」
文章還提到,野村證券分析師同樣認為,今年中國GDP增速可能超過8%,中國未設定這個數字,可能是考慮到了疫情對各地影響不同。
「中國出人意料地設定了GDP成長目標」
報導中也出現了插曲:CNN捅破了近期國際輿論場與中國相關的有趣現象。
去年,因為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中國發展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對中國全年經濟增速不設具體目標。這也有利於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 「六穩」、「六保」工作。
與不少外媒口徑一樣,《時代週刊》在今年兩會前稱,「幾乎沒有人認為這次會有什麼不同。」
它還根據自己的議程援引一家諮詢公司稱,「對中國來說,與其設定一個不確定能否實現的目標,不如乾脆放棄(設定)目標。」
但現在,CNN援引荷蘭資產管理公司ING大中華區經濟學家彭藹嬈(Iris Pang)指出,「中國出人意料地設定了GDP成長目標。」
日經中文網繼續解讀說,不少國際機構、中外智庫預測了成長8%以上,在世界經濟充滿不確定性之中,中國「6%以上」的設定似乎有強調這是最低限度的意思。
《華爾街日報》也認為這是一個「相對溫和」的目標。在新冠病毒重創全球經濟一年後,這一目標體現了中國的樂觀情緒。
李克強總理已經表示,經濟增速是綜合性指標,今年預期目標設定為6%以上,考慮了經濟運行恢復情況,有利於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實力、有底氣實現今年的目標任務。」在兩會首場「部長通道」上,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重申。
而路透社等之後又發現,政府工作報告中,沒有提及2021-2025年的中國GDP成長目標,與2016年報告中談到「十三五時期經濟年均成長保持在6.5%以上」有所不同。
事實上,報告已經強調了未來五年的目標:「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完整、準確、全面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引導各方面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上,促進成長潛力充分發揮。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各年度視情提出經濟成長預期目標,全員勞動生產率成長高於國內生產總值成長,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物價水準保持總體平穩,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報導兩會,外媒塞進了自己的議程
除了GDP目標,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還網站注意到了報告中有關中美關係的內容。
李克強總理提到,要「在相互尊重基礎上,推動中美平等互利經貿關係向前發展」,還要「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儘早生效實施、中歐投資協定簽署,加快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進程,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
CP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2017年,川普一上任就帶領美國退出了協定。同年11月,TPP改組為CPTPP,除美國以外的TPP全體成員均在其中,主要由日本牽頭主導。
目前尚不清楚拜登政府是否會推動美國重新加入協議,但美國國內正因疫情、種族歧視、經濟等問題矛盾不斷。
同樣被美媒納入兩會報導議程的,還有台灣、香港問題。
報告提到,我們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高度警惕和堅決遏制台獨分裂活動」;以及「我們要繼續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完善特別行政區同憲法和基本法實施相關的制度和機制」。
實際上,外媒早已炒作起了兩會可能為香港帶來的變化,路透社甚至為此使用了「地震」一詞。
3月4日晚,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預備會議,通過了大會議程。會議議程第七條,正是「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提請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草案)》的議案」。
大會發言人張業遂強調,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作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憲法和基本法賦予的職權,從憲制層面對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作出決定,既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也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責任。
3月5日,在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6屆會議上,白俄羅斯代表70個國家作共同發言,強調香港事務是中國內政,外界不應干涉。
中國恢復設定GDP具體成長目標,背後是什麼樣的底氣?
【文/觀察者網 王愷雯】3月5日上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對於外界矚目的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目標,總理給出了答案——GDP增速6%以上。
「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實力、有底氣實現今年的目標任務。」在兩會首場「部長通道」上,中國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說。
中國為什麼有底氣?
新冠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仍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2020年GDP逆勢成長2.3%,是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成長的主要經濟體。
何立峰表示,今年1、2月多個資料說明中國企業適應形勢發展變化的能力很強,中國經濟的韌勁很強,中國經濟發展的後勁很強。「我們相信,是可以實現全年目標任務的。」
為何是「6%以上」?官方解讀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中國政府工作報告自2002年來首次未提經濟增速目標。
依靠著科學防控和精准施策,中國在去年年初迅速控制了疫情蔓延,此後便開始有序地復工複產,一切趨於正常,更成為2020年唯一實現經濟正成長的世界主要經濟體。因此,GDP成長目標是否會「回歸」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備受外界關注。
3月5日上午,答案終於揭曉。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預期目標成長6%以上。
李克強表示,經濟增速是綜合性指標,今年預期目標設定為6%以上,考慮了經濟運行恢復情況,有利於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推動高品質發展、經濟增速、就業、物價等預期目標,體現了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要求,與今後目標平穩銜接,有利於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李克強指出,今年中國國發展仍面臨不少風險挑戰,但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們要堅定信心,攻堅克難,鞏固恢復性成長基礎,努力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3月5日,中國國新辦舉行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有關情況吹風會,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成員孫國君表示,去年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提出增速量化目標,最大的原因就是不確定因素。「我們當時考慮到如果經濟能正成長就很不容易了,去年最後成長了2.3%」。
孫國君指出,今年提出把經濟增速的預期目標設定為6%以上,綜合考慮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包括:
一是經濟恢復的情況。從去年二季度開始經濟就在逐步的恢復,包括到三、四季度,狀況在不斷轉好,預計今年的經濟總體上能夠保持平穩運行。
二是考慮基數的因素。比如,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速,由於基數的原因,預計同比上升會比較多,從GDP資料表現上看,全年可能會呈現「前高後低」的走勢,但這是資料的表現。在季度之間的環比,可能還是會相對平穩一些。
三是要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在確定今年GDP預期目標時,我們不僅要考慮今年的情況,也要統籌考慮明後年,盡可能做到預期目標在年度之間不要忽高忽低,能夠保持經濟長期平穩運行。
中國經濟延續穩中向好的態勢
在5日上午的兩會首場「部長通道」採訪活動上,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回應了中國經濟形勢相關問題。
何立峰表示,當下經濟形勢比較複雜,主要是不確定性因素比較多,一個是疫情怎麼走勢,一個是外部環境怎麼變化,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這個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但從今年1、2月份的情況來看,中國經濟延續了去年下半年特別是四季度以來的走勢,保持了穩中向好的態勢。
何立峰指出,中國1、2月份出口成長可能超過50%,PMI等先行指標一直保持在50%以上,用電量、發電量的成長幅度一直保持在20%以上,鐵路日裝車量等貨運指數成長幅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這都說明,中國企業適應形勢發展變化的能力很強,中國經濟的韌勁很強,中國經濟發展的後勁很強。
「因此,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實力、有底氣實現今年的目標任務。」何立峰說。
2021年1、2月外貿資料將於3月合併公佈,外界普遍預計1-2月出口將保持高景氣。從中國國家統計局資料來看,2月出口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60.8%,位於高位景氣區間,表明多數製造業出口企業對近期外貿形勢仍保持樂觀。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資料,今年2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6%,連續12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
此外,今年開年鐵路貨運量強勢上漲,據《中國經營報》報導,1月國家鐵路貨物發送量累計完成3.24億噸,同比成長11.72%,是9年來1月貨運量首次超越3億噸大關。國鐵集團人士稱,至2021年2月底,鐵路煤炭運輸要確保日均裝車不低於7.5萬車,電煤日均裝車不低於5.4萬車。這意味著,2月國家鐵路貨運量仍將處於高位。
在中國全國兩會召開前,各省份「兩會」陸續召開,多數省份將2021年GDP增速目標設定在6%以上。其中,湖北、海南兩省引人矚目,其設定的GDP成長目標都為10%以上。
GDP增速目標的設定,也反映了各地對疫情後經濟恢復的信心。
中國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日前接受中新社採訪時表示,去年沒設成長速度目標是實事求是的。因為去年情況太特殊,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衝擊,當時疫情會怎麼發展也確實很難預料。
但今年情況已經不一樣,從去年特別是下半年以來,疫情總體上得到了控制。在疫情得到控制的情況下,今年還是應該提出一個成長速度目標。因為這跟中國長遠的目標密切相關,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不僅規劃了未來五年的發展,同時也規劃了到2035年的發展目標,人均GDP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這是一個含有定量指標的目標。
「因此,長遠目標必須要從現在開始做起。我們已經進入到高品質發展階段,要追求的是一個品質更高、效率更高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