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中國民運人士探討「非暴力抗爭」
文/RFA
上週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前八九學運領袖以及深受白紙運動鼓舞的海外中國青年,一起探討「非暴力抗爭」如何推行中國的民主化進程。
中國八九學運期間擔任北京高校對話代表團成員的童屹回憶說,1989年6月3日下午,她在長安飯店與美國政治學家基恩•夏普(Gene Sharp)座談交流。當時,她從夏普的手中拿到《非暴力行動政治學》這三部英文版著作,深受啟發。
但其後不到24小時,解放軍就到了天安門廣場進行武力鎮壓。夏普總結的198種非暴力抗爭也未能在中國萌芽茁壯、實現民主之治。
本週六,童屹、方政、蔡崇國、陳軍、蘇曉康等前八九學運人士,齊聚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共產主義受難者博物館。他們和流亡海外的中國作家慕容雪村、馬建等,還有經營紐約民主沙龍活動的Sera Qiu等白紙運動一代青年,探討在習近平治下,「非暴力」 手段抵抗中共「極權」、發揚中國民主思潮的可行性。
受邀作專題演講的國際非暴力衝突中心總裁哈代•莫里曼(Hardy Merriman)引述1990-2019年間的案例研究指出,非暴力抗爭實現民主的成功率是武裝暴動的兩倍。而在過渡進程與維繫民主運作上,非暴力抗爭也比武裝暴動來得持久及穩定。他建議,如果中國想要透過非暴力促進民主,以下六點能提升成功率:對倡議活動家及組織進行長期培訓、投入資金研究非暴力抗爭、讓更多女性參與及領導、與當地勞工組織合作、增加媒體曝光、與民主國家研擬共同協議,抵制中國對外經濟壓迫及人權侵害行為。
中國百姓願意非暴力抗爭嗎?
《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對此認為,非暴力抗爭是中國人民沒有槍又不甘於屈服的唯一選項。因為不僅符合道德理念,也現實可行。但六四天安門事件之後,許多人對非暴力抗爭失去信心。中國民主轉型研究所所長王天成則指出,許多人不認為有學習的必要,也因此輕視了自己作為普通百姓的力量。
前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蔡霞則認為「非暴力」,不僅是抗爭手段,也應是政權和平轉型、推動民主憲政的基本原則。而這有賴於中國人民自我反省及教育,以期提升文明法治素質:要自我消毒,不斷吐出從小被灌輸、被洗腦的狼奶,比如極端思維、唯我正確、追求思想統一、難以包容不同意見、成王敗寇、非黑即白、不擇手段等,並要擴大視野及心胸,學會妥協、接受及包容。
儘管中國人民在白紙運動之後,不再大規模上街抗議,或僅流於線上文字討伐或暗諷,但這不意味他們安於現狀。美國知名漢學家林培瑞(Perry Link)拋出了一個思想實驗:設想習近平說,我們從今天開始搞民主,從現在起我下台……會有多少中國老百姓站出來說不行,共產黨這麼多年幹的這麼漂亮不能下台?
中國人民對中共政權的「條件性迷戀」
林培瑞說,這問題的答案大概會是寥寥無幾。他認為,中國有八億以上人口是中共「官方語言」的受害者。他們不太追求真假或對錯,而是從有沒有用或自身利益出發。這造成對中共政權近似精神分裂的條件性迷戀(conditional attraction/attachment),也就是只要有利就繼續支持的心態。因此,雖然北京當局擁有大量資源及軍警控制能力,還是想對社會進行「維穩」。
長年在東亞推行民主治理經驗的美國非政府組織「國際共和研究所(International Republican Institute)」主任亞當‧金(Adam King)則說,中國仍有許多忠於中國共產黨或是不想要推翻中共政權的「改革家」(loyal reformers)。他們要求中共官員兌現承諾、維護人民權利,看似是與北京當局對抗,實則只是想讓中國變得更好、更強大。
「中國行動」公佈徵文得獎名單
本場活動的主辦方之一、美國非營利組織「中國行動」去年7月曾連同其他關注中國民主發展的機構,向全球華人進行《聲討專制檄文》及《全民非暴力不合作行動方案》兩個題目的有獎徵文。 在140篇投稿當中,獲一等獎、15萬元人民幣的是筆名「全國仁」的《 中共十宗罪,天下共伐之》,及「蘇利利」 的《構建顛覆性平行結構路線圖》。其他獲二等、三等獎及提名優秀的作品總計20篇。大多數作者基於安全原因不便出席本次頒獎典禮,也未透露實際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