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拜習會在即 美議員稱對話不代表改變對中國的政策

美國總統拜登2022年11月14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尼20國峰會週邊舉行面對面會談。

文/voa李逸華

備受關注的美中領導人預計下周將在舊金山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期間會面,多位美國國會兩黨議員認為,這並不意味著兩國關係的回暖,也不代表美國對中國的現有政策將改弦易轍。與此同時,有國會共和黨領袖呼籲拜登政府將中國錯誤監禁美國公民一事列為雙邊對話優先議題。

白宮上周正式確認喬·拜登(Joe Biden)總統將在APEC峰會期間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舉行會晤。如果成功會面,這將是兩國元首自去年11月在印尼巴厘島的20國集團(G20)峰會上會晤以來的首次直接接觸。

美國國會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委員會首席民主黨議員拉賈·克裡希納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表示,兩國元首直接面對面的對話有助於增加彼此對議題分歧之處的討論。

「只有通過對話,我們才能說明如果中共持續他們那些日益具挑釁性的行為將會有什麼後果,這也讓我們有個機會做一些積極的事,例如重新展開兩國民間的交流,」克裡希納莫提星期一(11月6日)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一場討論會上說。

「因為只有通過這種對話,我們才能清楚傳達我們的資訊:為什麼降低溫度,停止在南中國海或對台灣採取咄咄逼人的軍事行動將有助中國和整個地區的發展和壯大。」

拜登政府過去幾個月來積極尋求與中國建立溝通管道,並先後派遣多位重要內閣官員前往北京訪問,包括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財政部長珍妮特·葉倫(Janet Yellen)、總統氣候特使約翰·克裡(John Kerry)以及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

在即將到來的APEC領導人會議前夕,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葉倫(Janet Yellen)本周將在舊金山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舉行為期兩天的見面。

此前,中國主管外交的最高級別官員王毅在10月26日至28日訪問美國,停留期間與國務卿布林肯和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進行了會晤。

不過,儘管美中高層官員近來互動增加,國會兩黨議員普遍認為,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會改變在諸多議題上對中國採取的強硬立場。

「我認為我們不會(在政策上)對中國收手,」克裡希納莫提說,「當我和傑克·沙利文或吉娜·雷蒙多或其他人談話時,我感覺到我們在追求我們的利益和保護我們的利益的同時,也在與我們的盟友合作,進行對話。」

美中關係回暖?議員們不這麼認為

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資深民主黨成員鮑勃·梅嫩德斯(Bob Menendez)對美國之音說,他並不認為這些美中高層對話象徵著兩國關係的回暖。他稱,沒有跡象表明美國會改變看待中國的態度。

「我不認為(美中)關係有變得多暖,幾次會面不會讓關係更暖,可能只是讓關係‘解凍’,」來自新澤西州的民主黨聯邦參議員梅嫩德斯星期二說。

「最終,我認為中國將持續是我們在世界上面臨的唯一最大的地緣戰略挑戰,」梅嫩德斯說,「我們必須考慮如何應對這一挑戰。我們現在已經做的很多事都是(在應對這挑戰),我預計我們仍然需要這麼做。」

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成員、來自北達科他州的共和黨聯邦參議員凱文·克拉默(Kevin Cramer)星期二告訴美國之音,他也不認為美中關係有「回暖」。

「我沒有看到(關係)暖化,我認為你可以與人交流但不是關係變暖,溝通是很簡單的,」克拉默說,「如果沒有溝通,(關係)很難變得溫暖,但隨著他們這麼做(會面),或理解彼此的立場,我不認為雙邊關係有變暖。」

克拉默強調,他更希望看到拜登政府能以實力的位置和中國進行接觸。

「我希望我們的總統能投射出力量,我希望他傳達一個有力的資訊和有力的警告,我希望他是很有說服力的,」克拉默說。

國會中不少共和黨人對於這些美中高層交流抱持著懷疑的態度,擔心中國只是利用這些對話作為籌碼來換取時間,並尋求美國放鬆對中國的強硬政策。克拉默正是持這種觀點的議員之一。

「因為幾十年來,中國完全操縱了我們的開放制度、我們的民主、我們的自由市場資本主義,我們試圖將我們的價值投射在中國共產黨上,但取而代之的是,我們不但沒有贏他們,還反而被利用了,」克拉默說。「因此,是的,我很擔心這就是他們的計畫。」

克拉默最後提醒,「我希望喬·拜登能在這次面對面的會議上睜大眼晴來進行這些討論。」

兩黨議員呼籲將人權議題列為優先

作為眾議院中國政策領袖之一,克裡希納莫提表示,他希望拜登總統能在會談期間提出中國的人權問題。「我們必須再次把人權議題放在突出的位置,」克裡希納莫提說。

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來自德克薩斯州的共和黨聯邦眾議員邁克尓·麥考爾(Michael McCaul)星期二發表聲明,呼籲拜登總統將中國錯誤拘押美國公民的問題優先列入與習近平會談的議程中。

「我敦促拜登總統將將關押在中國的美國人質釋放出來一事放在首位,拒絕通過增加民間交流而讓美國人民置於危險之中,」麥考爾說,「拜登政府必須停止在(中國)虛假承諾上做出任何讓步,並應追究中共嚴重侵犯人權的責任。」

目前,中國至少不當拘押著三名美國公民,他們分別為48歲的德克薩斯商人馬克·斯威丹(Mark Swidan),他2012年被逮捕,關押六年後於2019年被判死刑;67歲的美國牧師林大衛(David Lin), 他自2006年來一直被羈押;以及60歲的林凱(Kai Lin),他在2018年因間諜罪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

據美國電視媒體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今年6月報導,布林肯國務卿訪問北京期間向中國強調,解決美國公民在中國被不當羈押或被禁止出境的案件是美國外交工作的首要事項之一。

連結:拜习会在即 美议员称对话不代表改变对中国的政策 (voachinese.com)

中共對美中關係調門大轉向 民調是否反映民意遭質疑

文/voa金哲

在持續多年的仇美反美的官方宣傳之後,中國共產黨當局及其控制下的媒體對美調門突轉,高唱要跟美國發展良好的關係。在這種宣傳令外界產生恍如隔世之感的同時,美國一家民意調查公司發表最新調查報告說,對美國持敵意的中國受訪者比例近來大大下降。但有觀察家懷疑在中國能否做出靠譜的民意測驗。

在過去的十幾年裡,中共當局的宣傳鼓動下,中國民眾的反美似乎一直高漲。然而,最近美國的民意調查公司Morning Consult剛剛發的《美中關係狀態:2023年下半年報告》說,它在中國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近來中國公眾持反美態度的人的比例大大下降;去年4月,80%以上的中國受訪者說他們認為美國是敵人;但在今年10月,持這一觀點的人下跌到不到50%。

在紐約的學者胡平對這樣的民意調查不以為然。他認為,在沒有表達自由的中國,民意測驗只有笑話價值。胡平說:「因為在中國整個的言論環境之下,一般人在接受調查的時候不會講自己的真心話。」

胡平所說的缺乏言論自由的民意調查結果跟真實的民意相差非常大的情況,在中國時常以「輿論翻車」的方式表現出來。

所謂的輿論翻車是指,中共政權聲言自己獲得的民意支持遙遙領先於世界各國政府,中國官方媒體在通過互聯網發佈一些民眾關心的話題的文章的時候偶爾會忘記關閉評論,導致成千上萬上十萬的公眾評論蜂擁而至,其中的絕大多數是諷刺、譴責、咒駡中共當局。

胡平表示,還有些接受調查的人本來就沒有自己的明確的政治觀點,因此就會人云亦云,跟著當時的政治氣氛,順著當時的官方造成的輿論氛圍講。如此而來的民意調查結果就會跟真實的民意相差非常大。

觀察家們指出,這種官方帶風向的輿論氛圍,尤其是過去十多年裡對美國、對西方國家的敵視態度是中共領袖習近平親自推動和帶領的。習近平還沒上台的時候就公開表示,西方國家對中國提出批評是吃飽了撐的、多管閒事。習後來更是擺出敵視美國的姿態,聲言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亂源。在習近平的親自部署下,中國對西方國家、對美國的戰狼外交成為國際社會一景。

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先前更是連續九天發表署名「鐘聲」的文章,詛咒美國,列舉美國必敗的九大原因:無視規則、零和博弈、逆勢而動、拒絕競爭、唯我獨尊、雙重標準、言而無信、一意孤行、自作聰明!

「鐘聲」據信是「(中共)中央的聲音」的諧音縮略語。

然而,同一個「鐘聲」又在10月31日發表文章,標題是,《推動中美關係真正穩下來、好起來》。文章說:「當前,國際局勢變亂交織,中美關係也處於關鍵十字路口。雙方要本著對世界、對歷史、對人民負責任態度,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原則,推動中美關係真正穩下來、好起來。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努力。」

如此調門大轉向,令眾多人感覺恍如隔世。為什麼有這種大轉向?

在紐約的學者胡平的分析說,這是中共的外交需要,因為從中東到烏克蘭,在許多國際糾紛中,中共當局要擺出中立姿態以便獲得種種好處;另外,中共領袖習近平就要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峰會,這都使北京政權不能再繼續以往的那種跟美國對著幹的戰狼外交姿態。

此外,習近平當局儘管對民主黨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不滿,但中共當局擔心,要是換上共和黨政府就更沒有確定性,因此更難應付,因此權衡之下,習近平也需要挺拜登以求保險。

與此同時,在胡平看來,中共當局對美國調門的改變不是孤立的外交行動,而是在中共面臨政治經濟困局時的外交和內政的系列動作、成套動作。

胡平說,「不止限於外交方面,你看它在內政方面,包括在經濟上,也在大談要進一步對外開放,對民營企業也在大講特講要怎樣支持民營企業。這都和習近平前一段時間的所作所為好像形成了很強烈的對比。」

胡平接著說:眾所周知,中國的經濟發展跟美國確實有非常直接的關係,中國的就業依賴對美國以及對西方國家的貿易;中國的外匯收入依賴對美國以及對西方國家的貿易;中共當局在面臨經濟困局以及由此而來的政治困局的時候,收起明顯的反美調門甚至聲言追求跟美國的良好關係也容易理解。

連結:中共对美中关系调门大转向 民调是否反映民意遭质疑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