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焦點評論

長平觀察: 昏招連連步步錯,越是「勤政」越亡國

明思宗朱由檢是清朝入關前最後一任明朝皇帝,年號「崇禎」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崇禎:勤政的亡國君》一書據稱在中國大陸被要求全面下架。時評作家長平認為,假如明朝統治者抓住了全球化發展的機遇,世襲專制王朝那樣的「國」也是必然要亡掉的。

1944年,郭沫若寫了一篇《甲申三百年祭》,開篇就講了明末崇禎皇帝的故事,然後論述李自成建政之後驕奢淫逸,很快「亡國」。毛澤東要求中共高級幹部學習。今天,被認為崇拜毛澤東的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共,崇禎的故事卻不讓講了。最近,上海文匯出版社出版的新書《崇禎:勤政的亡國君》被要求全面下架。

據網友查證,這本書其實是2016年出版的《崇禎往事:明帝國最後的圖景》(故宮出版社)的更名重印。儘管上海文匯出版社稱下架原因為「印刷問題」,但是更為可信的解釋是遭遇了新時代的「文字獄」——隨著輿論中「今上」與明朝這位「亡國之君」的關聯越來越多,這一話題也就越來越敏感,尤其是新版書名以及封面推廣語讓人浮想聯翩:「勤政的亡國君:昏招連連步步錯,越是‘勤政’越亡國」,「看懂崇禎皇帝如何一步步把自己逼上絕路」。

「亡國之君」亡掉的到底是什麼?

該書作者為已故明史專家陳梧桐。據報導,他的另外一本著作、河南文藝出版社今年8月出版的《崇禎傳》也受到牽連,被迫下架。

至少從2015年開始,就有評論文章指「毛似洪武,習如崇禎」,並有線民總結習近平的內政外交模式是「崇禎模式」。據悉,近年來已有多篇談論崇禎的文章遭到審查刪除,進入「404檔案館」。

作為一個投機文人,郭沫若的歷史考證不夠嚴謹,但是他對崇禎皇帝的看法和陳梧桐先生大體一致:雖然他勤於政事,厲行反腐,但是獨斷專橫,治國無能,昏招頻出,最終葬送了大明江山,砍殺多名家人之後,自縊於皇宮後面的煤山(今北京景山)。

陳梧桐的書是為大眾所寫的學術著作,既沒有做「國師」的投機之心,也沒有政治進諫或者異議譏諷之意。但是,他筆下的崇禎皇帝,懷抱中興之夢卻無所作為,打壓黨爭卻按下葫蘆起了瓢,喜歡「親自部署親自指揮」卻又能力不足,無論如何很容易讓人產生現實的聯想。

現實聯想者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更看重「歪脖樹上吊」的結局,帶有憤怒的詛咒性質。同樣的情緒還見於「素女願一生吃素」而「祈翠」等網路迷因。另一類則著重於歷史鏡鑒,期望當權者吸取血的教訓,不要重蹈覆轍。

習近平似乎頗有一些「亡黨亡國」的憂慮。據稱他很看重所謂「蘇聯解體的教訓」,曾在內部講話中說:「為什麼我們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軍隊的領導?就是從蘇聯解體汲取的教訓。」還痛心疾首地說:「最後戈巴契夫輕輕一句話,宣佈蘇聯共產黨解散,偌大一個黨就沒了」,「最後,竟無一人是男兒,沒什麼人出來抗爭。」

其實「亡黨」和「亡國」是兩回事。崇禎作為「亡國之君」,亡掉的也只是一個家族世襲政權而已。如果國家是指土地和人民的話,在這個意義上並不存在「亡國」之說。取而代之的清朝不也被認為是中國嗎?而且還出現了令民族主義者驕傲的「康乾盛世」。

現代國家都經歷過政權的更替和消亡,而且還一直在重複這個經歷(比如每四年一次的大選),並沒有什麼「亡國之恨」。對民眾來說,歷史上的「亡國之恨」,除了「忠君愛國」的洗腦教育之外,還來自戰亂帶來的生靈塗炭。因此,人們盼望能夠長治久安的「好皇帝」。

歷史的縱向比較與現實的橫向比較

然而,「好皇帝」的時代已經永遠地過去了。按照現代人權標準,所謂漢唐盛世也充滿了奴役和剝削。我們不必苛求于古人,但是更不必用古人的「低人權標準」來苛求現代人。

我之所以提到郭沫若的文章,是想說毛澤東是一個熟讀歷史的人,中共官方宣傳說他把《資治通鑒》讀了十七遍。結果又如何呢?他成為了一個「好皇帝」嗎?他當然沒有白讀,因為他學到了各種權謀伎倆和冷酷無情。隨便一說,崇禎皇帝也飽讀詩書,他從中學到的大概也是這樣的東西。

雖然沒有跡象表明習近平也對古代歷史有興趣,但是他對中共黨史和蘇聯歷史的學習和總結,已經可以讓我們發出疑問:用崇禎皇帝的故事提醒他有用嗎?如果有用,會是什麼樣的作用?

歷史的縱向比較遠遠不如現實的橫向比較重要。陳梧桐先生在他的《崇禎往事:明帝國最後的圖景》一書中,已經進行了這樣的比較,得出了非常有價值的結論。他說:「晚明多元化的社會發展趨勢,無疑是時代的進步。但是明朝最高統治階層眼界狹窄,消息閉塞,沒有看到15世紀末16世紀初世界地理大發現以後,西方殖民主義不斷向世界各地擴張勢力,世界各大洲已逐漸連為一體,世界市場的雛形已初具規模,全球化趨勢已初露端倪」,「未能抓住這個機遇,對政策進行必要的調整,大力推動社會的轉型,使中國儘快走向世界,快速向前發展」。

在我看來,假如明朝統治者抓住了這樣的機遇,讓中國走上現代化發展之路,那麼就跟西方民主國家的經歷一樣,世襲專制王朝那樣的「國」也是必然要亡掉的。

作者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六四記憶 · 人權博物館總策展人,現居德國。

連結:长平观察: 昏招连连步步错,越是“勤政”越亡国 | 评论分析 | DW | 20.10.2023

新版《崇禎:勤政的亡國君》被下架 舊版《崇禎傳》價格飆升

文/rfa

今年5月辭世的著名明史專家陳梧桐的再版著作《崇禎:勤政的亡國君》被下架後,他另一本以崇禎為主題的著作《崇禎傳》也受影響,但這兩本卻在中國的二手書網站以高於原價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價格出售。該事件反映了官民之間的博弈。

越是「勤政」越亡國 新書下架因為隱射?

中國明史學家陳梧桐的著作《崇禎:勤政的亡國君》,被指印刷有問題要停售,在新華書店等多個中國大型購書網站,以及淘寶天貓等購書平台,已無法找到有關書籍。陳梧桐的另一本有關崇禎帝的著作《崇禎傳》也疑被下架。今年8月出版的《崇禎傳》,在多個購書平台也無法找到,購書平台《當當網》把《崇禎傳》列為預購書本,發售日期顯示在11月20日。在微博搜查《崇禎傳》,顯示找不到相關結果,搜查陳梧桐也無法直接找到與他有關的內容。

中國二手書網以比原價高20倍出售《崇禎:勤政的亡國君》的舊版

但在專門售賣二手書的孔夫子舊書網,情況卻大不同,找到32項與陳梧桐相關的書本可訂購,最便宜的《洪武帝大傳》售價只要1.6元人民幣,其他與明朝相關的書本,也是以幾元至過百元放售,但《崇禎:勤政的亡國君》舊版《崇禎往事:明帝國的最後圖景》,卻以1280元人民幣出售,遠高於原價27倍;新版的《崇禎傳》也以380元出售,高於原價約7倍。同時,在微信過去幾天也出現不少討論崇禎的文章,包括崇禎是否英明還是昏君,以及崇禎為何斷送大明200多年基業等,也有人用勤政的亡國君作代號,在網上轉發下架的電子書版本。

關注事件的時事評論員王劍表示,《崇禎:勤政的亡國君》一書被下架,相信是書本封面寫有「昏招連連步步錯,越是勤政越亡國」的字句,讓人有所聯想有關,也觸碰官方的神經。

王劍:並不是說一本書就能夠給他帶來這樣的影響,而是這本書反映了大家的看法。習近平這些年倒行逆施,大家已有共識,有人在對號入座了,會不高興,才會成為敏感詞,所以這裡面代表了社會共識和社會的情緒,否則怎樣會把它禁掉了。

林榮基:政權掌管封殺權 作者、出版者等普通人難防誤踩禁書底線

原香港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表示,書本與意識形態有直接關係,也與政治掛鉤,特別在中國,禁書已有多年的歷史,例如《河殤》等也被官方禁止出版。他表示,統治者想更容易管治,不想民眾瞭解太多,出版和寫作最直接成為被針對的目標。

林榮基:政權最重要是維持權力的穩定,當他們發現有在意識形態上,內容對政權或管治帶有影射的書本,會列為禁書。以香港為例子,《羊村繪本》只是兒童書也被禁絕,出版的人被判刑,事件是匪夷所思,但何謂有影射意味的內容,是手握權力的人做決定,禁書底線也是由中共決定,我們無辦法用理性去理解。

評論:二手書店禁書高價出售 顯示民間用軟博弈方法表達民憤

時事評論員方原表示,在中國,民眾不能自由表達意見,只能通過借史諷今的手法表達自己的不滿,崇禎的話題近日被炒熱,正好反映民意的沸騰。

方原:禁書這個話題在這兩天特別熱,就是因為這個話題非常的應景,表明了當下局勢的敏感,已經到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階段。這次官方和民間的互動,體現了中國特色的一種形式,官方通過這種封書坑儒的形式,封殺對自己不利的言論。在‘硬博弈’不現實下,人們選擇通過這種‘軟博弈’的形式,表達民間社會的憤怒,對他的詛咒。

方原表示,被下架的書本在二手書店以高價出售,網民轉發相關書籍等,是軟博弈的手段,以保持話題的熱度,也顯示官方再打壓,不能把民意清零,民間會有方法對抗官方的消息封鎖。

連結:新版《崇祯:勤政的亡国君》被下架 旧版《崇祯传》价格飙升 — 普通话主页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