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新規 為打假還是防止「李老師」?
文/rfa
中國的中央網信辦週一發佈通知,要求各社媒平台和網站加強”自媒體”管理,嚴防假冒仿冒行為。當局收緊輿論管控雖不是新聞,但這個新規定的目的何在?又會影響到哪些人?
近年來,中國政府管控公民言論、限制自媒體發展的措施層出不窮。網友經常在防火牆之外的推特感歎,中國言論空間正不斷收窄。
網信辦這份新的檔一出,不少網友立即覺得這和前幾天知乎網站宣佈下線匿名功能有直接的關係。
只是為了打擊假「丁真」?
檔在第一條就規定,各網站平台要強化註冊、擬變更帳號資訊,防止「自媒體」假冒仿冒行為。這一規定似乎切中了目前中文社媒上的一個普遍現象,即在自媒體上假冒他人身份發言,引起許多紛爭。
中國的網路技術愛好者Kawaii第一時間聯想到B站上不少化名「丁真」的假帳號,他認為這種做法應該被譴責,但若真的要全部實名,取消匿名,未必會帶來多大好處:「就像十年前開始實行到現在的電話實名制一樣,本來實行電話實名制是為了打擊電話詐騙,結果因為該政策的實行而導致資訊洩露。在中國,現在騙子完全都可以掌握一個人的資訊,反而電話詐騙變得更加猖獗。」
網信辦的規定還專門強調,對帳號資訊中含有黨政軍機關、新聞媒體、行政區劃名稱或標識的,必須要人工審核,發現假冒仿冒的,不得提供相關服務。
這類似的規定在中國似曾相識,並不新鮮。現居美國的前新浪微博內容審核員劉力朋分析說,這個規定只是進一步強化了過去的限制性做法:「之前你也不能仿冒新聞機構去發關於中國的資訊,只不過現在把這個口徑管控得更嚴而已,你就是有仿冒的那個意思都不行。」
近年來,作為中國互聯網內容管理執法的最高機構,中央網信辦一方面接連發出限制互聯網平台內容的規定,另一方面也不斷以打擊互聯網違法消息的名義出手整治網路言論,並將其命名為「清朗行動」。最新的一次,是6月底暑期開始之前宣佈的「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網路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網信辦宣稱,行動的目的是全面壓縮有害資訊隱形變異的生存空間,營造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安全成長的網路環境。
在週一發佈的上述規定中,網信辦還規定,網路平台應當要求「自媒體」不得集納負面資訊、翻炒舊聞舊事、蹭炒社會熱點事件、消費災難事故。劉力朋認為,這一規定和之前清朗行動是相互印證的:「像不能翻炒舊聞之類的規定,這次可能就是把這個線劃得更清晰,之前也有類似的規定,但是屬於清朗行動裡邊的內容,只是沒有寫進法規裡。」
防止出現第二個「李老師」?
在推特上擁有超過110萬粉絲的網友「李老師不是你老師」在週一轉發了網信辦發佈的這個新規定,吸引不少網友關注和熱議。他對本台分析說,當局的最新規定可能會產生很大影響:「不要去蹭熱點事件,不要去消費災難事故,這就基本上把自媒體,尤其是時政自媒體這條路給堵死了。幾乎是什麼事都不能談,因為這個框架實在是太大了,只有不談,才能算得上‘不蹭’。」
「李老師不是你老師」目前身在義大利,去年底中國發生「白紙運動」期間,他通過自己的推特號轉發了國內各地網友投稿反映有關疫情封控和集會抗議場景的圖片和視頻,從而引起海外輿論的關注。
雖然「李老師不是你老師」轉發的大多並非傳統上被中國政府認為政治敏感的資訊,而是涉及中國民眾的日常生活和合理訴求,但據他本人介紹,他在國內的家人也因此受到警方的騷擾。
劉力朋分析說,網信辦新規的用意之一,可能就是防止在中國國內出現第二個「李老師」:「像禁止匿名發佈這種規定,其實就是防止牆內出現‘李老師不是你老師’這種帳號。就是接受網友投稿,然後發佈出來,來曝光一些不太敏感的社會事件。」
劉立朋認為,過去一些普通事件,比如江西學校食堂的飯菜裡出現老鼠頭等,經過網路傳播很可能引起軒然大波,而現在就有可能被限制傳播,「就是這種過去非常不敏感的社會事件,就是暴露社會基層、在網上也不敏感的事情,現在也可能被掐死。」
從上述新規中可以看到,網信辦要求網路平台加強資訊真實性管理,要求「自媒體」對其發佈轉載的資訊真實性負責。當「自媒體」發佈資訊時,網站平台要在資訊發佈頁面展示「自媒體」帳號名稱,不得以匿名使用者等代替。
「李老師不是你老師」認為,這種規定將對線民挖掘事件真相構成障礙:「我們知道,很多事件都是反轉之後再發轉,所以它要求自媒體對資訊的真實性負責,實際上就是要求自媒體閉嘴。」
可能的影響
網信辦上述新規對中國自媒體的資訊鉗制,似乎達到了新的高度。但新規究竟會產生什麼實際影響,似乎各方還眾說紛紜。網路技術愛好者Kawaii長期為一些網站做網路安全方面的技術顧問,他認為,新規未必能得到很好的執行:「(網路平台)工作量太大,而且平台也不會聘請那麼多的審核員。」
劉力朋則認為,這要看政府方面會不會因此而懲治某些網路大V:「最後必須得關停一些大的帳號,或者把人給抓了,可能才會對網路產生一些影響。像這種法規類的東西,一個季度可以出好幾個,所以也不清楚最終會產生什麼影響。」
「李老師不是你老師」則分析說,當局對自媒體限制到這種程度,可能影響一部分人的生計:「我身邊,包括我知道的網上的很多人,他們因為(當局)打擊教培或打擊別的行業,然後不得不轉行做自媒體,結果現在又要鐵拳集中地去整治自媒體。我覺得,這是很悲哀的事情。」「李老師不是你老師」歎息說,就像之前類似的事件處理方式一樣,線民認為當局這樣做非常的離譜,但當局還是會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