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沙野事件發酵 美國應專注俄烏局勢還是台海危機?
文/rfa
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有關烏克蘭主權的言論引發外交風波之際,外界同時關注俄烏局勢以及中國對這場戰爭的態度變化。本週一,多位美國學者針對俄烏戰爭與台海局勢的對比進行了討論。
近日,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言論引發外界熱議。在法國電視台的採訪中,盧沙野公開表達的信息是:從前蘇聯獨立出來的東歐國家和地區沒有主權地位。此番言論立即引發歐洲各國強烈反彈。
近八十名歐洲議員本週日在法國《世界報》(Le Monde)發表公開信,呼籲法國外交部立即驅逐盧沙野。同時,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也都召見了派駐當地的中國外交官要求對此予以解釋。
盧沙野素來是中國「戰狼」外交中勇於表達鷹派立場的一員。他此前曾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聲稱,「若中國統一台灣,會對台灣人進行‘再教育’,以培養台灣人民的愛國情懷」。他的發言當時也曾觸動國際輿論的敏感神經,引發各界熱議。美國新聞網站「政治」(Politico)更將盧沙野評選爲2022年中國外交戰狼的前5名。
不過,在盧沙野近日的發言震驚歐洲各國後,中國官方似乎也打算與盧沙野切割。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本週一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前蘇聯是聯邦制國家,對外作爲一個整體具有國際法主體地位。這不否認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共和國具有主權國家地位。」與此同時,中國駐法國大使館也在官網上以法文寫道,「盧沙野大使有關烏克蘭的言論不是政策聲明,而是表達個人觀點,不應該被過度解讀。」
外界注意到,盧沙野的「戰狼」姿態雖在歐洲引發外交風波,但其有關對烏克蘭主權的質疑,也似乎在某種程度上暗示了北京吞併台灣的野心。那麼,目前俄烏局勢的發展究竟會如何影響北京對台灣問題的態度呢?
美智庫辯論:美國是否應花費軍力援助烏克蘭?
本週一,美國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針對「美國是否應持續援助烏克蘭,或應將軍事重點轉向台海」的問題舉行了一場研討會。
哈德遜研究所主席沃爾特斯(John Walters)認爲,美國應該持續將軍力投注於烏克蘭。他表示,協助烏克蘭戰勝俄羅斯能夠加強美國民衆對台灣的支持:「在俄烏戰爭中取勝,能加強(美國)國內對於捍衛台灣的決心;如果從烏克蘭撤退,則會加強孤立主義者的立場。如果放棄烏克蘭,(在面對台海衝突時)民衆不可能轉而支持台灣。」
學者:撤出烏克蘭將使盟友對美國失去信心
沃爾特斯指出,美國在烏克蘭戰爭中的表現代表着美國能否實現對其他國家的安全承諾,由此也才能使盟友各國在台海問題上更加團結。
他說:「烏克蘭是美國能否向盟友實踐安全承諾的試金石,……持續幫助烏克蘭,將俄羅斯驅離烏克蘭領土,會使美國的盟友以及對手印象深刻。但如果美國退出,其他國家會認爲美國的力量不再,它們會質疑‘美國能怎麼保護我們?’。這會使盟友們開始投機,並使美國的聯盟分崩離析。」
沃爾特斯強調,有鑑於台海安全與俄烏戰爭的性質不同,因此不存在美國援助烏克蘭就會忽略在台海問題上嚇阻中國的問題:「打贏兩場戰爭,所需要的武器完全不同。烏克蘭需要遠距離進攻性武器,而台灣儘管能受益於上述武器,但守衛台灣更需要的是美國在海、空、深海、太空,以及網絡等全方面的援助。」
美前官員:比起援助烏克蘭 捍衛台海纔是當務之急
美國國防部前副助理部長、國家安全智庫馬拉松企劃(Marathon Initiative)創始人之一柯伯吉(Elbridge Colby)對於援助烏克蘭的問題則有不同看法。
柯伯吉認爲,當前中國的軍事實力強健,若是兩岸發生戰爭,美國並不能完全確定能夠取勝。因此美國應該在台灣問題上集中軍事資源,以應對身爲美國最強大競爭對手的中國。
柯伯吉說:「首先,在台灣問題上,我們的軍事準備落後,而且問題將越來越嚴重;其次,烏克蘭戰爭不會很快結束。……我們必須確定能捍衛美國最重要的國家利益:不能讓中國主宰亞洲。」
柯伯吉還指出,美國只有通過威懾纔能有效嚇阻中國武力統一台灣的意圖:「我們很難以經濟方式脅迫中國不要對台動武。首先,從法國總統馬克龍訪中就可以知道,對中國的經濟脅迫很難奏效;其次,經濟脅迫就算有效,中國的態度也不太可能放軟;第三,經濟脅迫的手段還需要面對中國摧毀性的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