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球不過是冰山一角中國間諜網遍及全美,情報界如何加強應對
文/美國之音薛小山
在全球目光聚焦飛越美國領空的中國間諜氣球並爭論不休時,情報官員和專家指出,對美國及全球安全的真正威脅來自中國多年來暗中鋪設、遍及西方社會的間諜網路,美國情報界需要增強應對中國威脅的資源和人才,企業和公民也需要對中共間諜行動加強警戒。
美國軍方星期一(2月13日)打撈出中國間諜氣球上看來被用於情報收集的主要感測器,並由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進行分析。 美國北方司令部表示,搜索人員在南卡羅來納州海岸現場發現大量殘骸,包括所有被識別的重要感測器和電子器件以及框架結構的大部分。
美國眾議院監督委員會主席科默(Rep. James Comer, R-KY)2月12日表示,中共竊取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美國智慧財產權,並在美國機構中擁有一個龐大的間諜網(massive spy ring),這些問題比間諜氣球更大。
前中央情報局參謀長拉裡·菲佛(Larry Pfeiffer)告訴美國之音,中國的間諜野心非常大,且由來已久。 氣球監視計劃似乎是一個大型綜合(情報)收集網路的一部分,還包括收集信號和圖像的間諜衛星,以及從人們資產收集資訊的中國間諜。 中國情報部門對美國採取多管齊下的方式,針對我們社會的各個部門——政治、軍事、學術、科學和經濟。 他說。
美國「認知漏洞」 讓中國氣球有機可乘?
美國參議院本週二就此事件聽取了軍方高層的機密簡報。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Senate Majority Leader Charles Schumer)表示,國會將對美國官方為什麼沒有更早發現這個飛行氣球展開調查。
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夏威夷聯合情報中心前行動主任卡爾·舒斯特(Carl Schuster)告訴美國之音,在500到6萬英尺之間高空範圍內移動的飛機和空中物體,以及6萬英尺以上快速移動的飛行器,通常會被非常精確地跟蹤。 但隨風緩慢移動的氣球不會對航行構成威脅,自1960年代以來就沒有被視為美國國家安全問題。
美國國防情報局前東亞國防情報官員、現任美國外交政策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韓力(Lonnie Henley)對美國之音表示,美國情報機構絕大部分都聚焦於美國境外的情報目標,甚至沒有在美國領土內或上空收集情報的合法權力。
他介紹說,唯一擁有該權力的國家級情報機構是聯邦調查局和緝毒局,少數擁有該權力的地方機構是各種軍事情報部門下屬的反情報機構, 比如陸軍反情報組織、空軍特別調查辦公室(AFOSI)和海軍犯罪調查局(NCIS)。
所有這些組織都有很多事情要做,從外國間諜到網路情報駭客再到毒品走私犯。 直到最近,還沒有人想過把氣球放在這份名單的前列。 韓
力指出,有能力檢測和跟蹤監控氣球的美國軍事機構,其傳統目標一直截然不同。 比如,北美防空司令部的主要威脅是飛越北極的核轟炸機或導彈,其次是對美國和加拿大的直接實體威脅,其雷達設置可能會過濾掉緩慢移動的物體,比如成群的飛鵝、雷暴、灰塵雲等等,以防止每年發生數百次誤報。
就核末日大喊’狼來了’會浪費大量資源,更糟糕的是,可能會阻礙我們對真正的威脅做出正確反應。 我猜測直到最近,氣象氣球和飛鵝都是軍用雷達過濾掉的許多物體之一,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 他說。
舒斯特認為,中國間諜氣球可以收集的資訊包括行經地區的高空氣象資料; 手機、互聯網、以及甚高頻(VHF)、特高頻(UHF)和超高頻(SHF)無線電通信資訊; 關鍵設施的詳細照片、紅外線和紫外線圖像; 商業和軍事活動的行為模式。
一旦情報界得知氣球是情報收集器,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之後要採取什麼行動,它更像是一個政治決定,而不是軍事決定。 只有當空中物體構成直接威脅時,軍方才可以自由行動。 他說。
1957年,蘇聯衛星斯普特尼克上天標誌著人類航天時代的到來,美國隨後爆發了一場空前的斯普特尼克危機(Sputnik crisis),各種焦慮和猜測層出不窮。
美國科羅拉多礦業大學歷史教授肯尼斯·奧斯古德(Kenneth Osgood)13日在《華盛頓郵報》發文稱,參議院時任多數黨領袖林登·詹森的政治顧問形容這顆衛星打開了可怕噩夢的無限前景…… 想像中的蘇聯間諜擁有超級強大的雙筒望遠鏡,可以探出我們國家最珍視的秘密。
不過,奧斯古德認為中國的間諜氣球行動是軟弱而非力量的標誌,而且與人造衛星不同,氣球並不代表可能甩開美國的重大技術突破。
美國前中央情報局官員、前哈佛大學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情報專案主任保羅·科爾貝(Paul Kolbe)認為,我不知道這次的氣球事件是否是一個’ 斯普特尼克『時刻,但具有類似的效果,它引起了國際社會對整個中國間諜活動的關注,他們利用人力和技術,滲入私營和政府部門,不僅僅在美國,而且著眼於在世界範圍內推進中國共產黨的利益。 他說
,無論中國通過氣球收集到什麼情報都得不償失,考慮到它在政治上的損失以及全球警戒意識的提高,有40多個國家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是這種特定收集形式的目標。 你也可以在北美、拉丁美洲、非洲和歐洲看到龐大的中國情報收集網路。
科爾貝認為,更重要的是審視中國情報收集活動的整體範圍,包括在美國政府和公司內部安插的間諜,遍及國防、通信、科技和製造行業,以及竊取高科技成果的美國學術機構研究人員,特別是頻繁發生但是被公眾忽略的網路攻擊。
針對美國政府和私人機構的網络攻擊規模如此之大,遠遠超過了中國可以從這個所謂的氣球,也就是漂浮在美國上空的(情報)平台中獲得的任何邊際利益。 這些網路攻擊每天都在發生,通常很成功,尤其是當企業不注意保護他們的網路以及不關注相關信號或警告時。
美國情報界如何反制?
冷戰結束前,美國情報機構一直關注來自蘇聯的威脅。 9/11襲擊事件后,美國用於情報收集和間諜行動的資金主要用於反恐行動,直到近年來逐步將注意力轉向中國。 2021年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宣佈成立中國任務中心(China Mission Center)。
科爾貝指出,中國在間諜戰中投入的海量資源、作為一個監控國家(surveillance state)對於資訊流通的控制以及社會總動員(whole-of-society)的人力優勢,都對美國構成巨大挑戰。
代表政府和國安部門工作的中國駭客數量簡直令人震驚,其規模使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何西方政府相形見絀。 中國派往海外收集資訊、滲透到企業和美國政府的情報人員數量,也讓美國望塵莫及。 中國利用私人公民,迫使他們屈服於中國共產黨的意志,這在美國或西方根本無法做到。
前中央情報局參謀長菲佛建議,美國需要培養更多熟悉中國的情報人才,我們需要的人才可能永遠都不夠,尤其是那些具有適當語言技能的人。 目標如此大,材料如此多,美國政府需要更多地投資使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工具,以説明對收集到的材料進行處理和初步分析。
前美國國防部高級情報分析師丹·蓋瑞特(Dan Garrett)對美國之音表示,美國需要顯著增加其反情報和反間諜資源,以發現、阻止和擊敗針對美國情報、監視和偵察(ISR)能力的中國情報行動。 此外,美國需要加強執行內部威脅計劃(insider threat programs),以防止心懷不滿或出於政治動機的個人洩露機密或敏感資訊。
正如普京發動的烏克蘭戰爭是一個訊號,中國在美國上空的監視氣球傳達的資訊是——美國和西方不再安全,挑戰或違抗我們(北京和莫斯科),你將付出代價,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進入和觸碰你。 蓋瑞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