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訪中在即 中國劃底線秀紅線
文/rfa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預計本週末將訪問中國,外界關注美、中兩國的緊張局勢是否能夠得到緩解,以及是否能在緊迫的全球問題上恢復合作。在華盛頓和北京之間,哪些是潛在的衝突點?是否有達成協議或合作的可能?中國方面又擺出了什麼「陣勢」迎接布林肯?
暌違近五年,美國再有國務卿即將踏上中國土地,布林肯預計將與中國外交部長秦剛會面。美國國務院曾表示,布林肯這次訪華,將與中國探討如何「負責任地」管控大國競爭,並在應對跨國挑戰方面加強合作。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1月30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再度重申兩國應「堅持對話而非對抗」,還順道警告美國不能「一邊要溝通、談合作,一邊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國利益。」
北京正告華盛頓:台灣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
毛寧:「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美方任何時候都不要試圖突破這條紅線。」
她還說,中方不迴避也不懼怕競爭,但反對以「競爭」定義整個中美關係,反對以競爭之名行「遏制打壓」之實。中方願在「相互尊重、平等互惠」的基礎上同美方在雙多邊領域開展溝通合作。
美國華盛頓智庫昆西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東亞研究計劃主任史文(Michael D. Swaine)30日就在該智庫舉辦的一場線上研討會上分析,台灣和南海議題是美中關係緊張的最主要核心,若不謹慎管控,將可能失控而升級爲衝突。
美中關係 學者:台灣和南海是最大潛在衝突點
史文:「美、中兩國對於對方的總體動機越來越不信任,中國認爲美國正在試圖削弱和遏制中國,而美國認爲中國可能試圖在亞洲取得主導地位。在這種情況下,雙方越來越依賴威懾能力,特別是軍事威懾。這造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在美國和中國之間不僅開始了軍備競賽,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在這些問題上,不可避免地會發生衝突。」
在此之前,史文就曾呼籲美中雙方應在台灣議題上加強對話,並減少公開叫囂,以避免最壞情況發生。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執政時期,史文與其他百位亞洲專家曾聯名投書《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這封公開信以「中國不是敵人」(China is not an enemy)爲題,呼籲特朗普政府和國會成員重新思考對中政策。
史文:「布林肯國務卿需要與中國重新接觸,並和他們討論如何改進危機預防和管理的工作,這些在這段關係中從未如此重要。 雙邊關係的危機管理最近因爲中國回應(前衆議院議長)裴洛西 (Nancy Pelosi)的台灣行而脫軌,但雙方對危機管理是什麼?或是應該怎麼管理?也存在障礙。」
沙漠裏找綠洲 美中能有合作空間?
布林肯此次出訪,預計將延續美、中兩國領導人去年底的會晤,同時可能針對兩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大流行疾病、打擊芬太尼毒品等潛在合作領域展開對話。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助理教授戴維森(Michael Davidson)就在同一場研討會上說,更加競爭、激烈的美中關係,是美中在氣候變化合作上的首要挑戰。
戴維森:「美國方面一直將氣候變化視爲一個單獨項目,即使(雙邊)關係的其他部分變得更有爭議,(氣候變化)仍是一個可以合作的領域。在中國方面,他們認爲這更像是一種整體的雙邊關係。」
曾經擔任非營利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 (NRDC)美中氣候政策協調員的戴維森表示,雙方在清潔技術(clean technology)的合作對於對抗全球氣候變化十分關鍵。
此外,雙方官員也多次表達在氣候問題上合作的可能。美國白宮氣候大使克里近日就告訴美國媒體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美中官員至今舉行了幾次對話,「我們很快還會再談」。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也在本月中與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會面時談到兩國需要在氣候、經濟等問題上認真溝通和協調。
不過,戴維森認爲,氣候變化議題不能僅是美中關係裏的一小片綠洲,若要達到真正的合作,緩和美中緊張關係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