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閉關鎖國逾兩年後 中國如何重新展現外交野心?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過去幾週透過幾場重要的國際外交場合,與美國、歐洲與亞洲等地十多個國家的領袖進行雙邊會晤。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來連續與多國領袖會晤,被專家視為是中國在經歷超過兩年的閉關鎖國後,重新展現其外交野心的舉動。但同時,他們認為北京也正嘗試透過雙邊交流,來分化美國與其盟友的連結。

在超過兩年半未離開中國與其他國際領袖交流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過去幾週透過幾場重要的國際外交場合,與美國、歐洲與亞洲等地十多個國家的領袖進行雙邊會晤,並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的領袖峰會上,發表重要談話。

在APEC峰會前夕的一場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透過書面演說表示,「亞太地區不是誰的後花園,不應該成為大國角鬥場」,並重申共同反對冷戰思維和陣營對抗的重要性。他呼籲亞太地區的國家推進亞太自由貿易區進程,全面深入參與世貿組織(WTO)改革,並「共同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打造穩定暢通的亞太產業鏈供應鏈。

而在印尼峇裡島舉辦的20國集團領袖峰會上,習近平除了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了一場超過三小時的會晤外,也分別與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西班牙首相桑切斯(Pedro Sanchez)、義大利的梅洛尼(Giorgia Meloni)與荷蘭領袖呂特(Mark Rutte)進行雙邊會談。不過,他卻未如預期跟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會面。

總體來說,專家認為習近平希望透過這幾週密集的外交行程,來展現中國外交政策非常主動且活躍的一面。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告訴德國之聲:「很明顯,習近平正試圖展示中國外交政策中非常積極的一面。這與他在黨的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上發表的談話內容是一致的。他想表明,經過兩年的閉關鎖國,在與國際社會沒有那麼多的接觸後,中國正試圖重新在國際舞臺上活躍起來。」

北京嘗試分化歐盟國家的團結性

而在中國嘗試重新積極參與國際外交事務之際,部分專家認為,北京與不同國家透過雙邊交流來重啟互動的模式,也會對向歐盟這樣的多邊主義組織造成一些內部衝擊。在習近平似乎迴避跟歐盟高官交流之際,他卻在跟荷蘭領袖呂特會晤時,試圖說服荷蘭不要加入美國的行列,阻止中國取得荷蘭所擁有的一些晶片製造關鍵技術。在結束與呂特會晤的聲明中,習近平表示:「希望荷蘭能夠加強歐洲對開放與合作的承諾。」

而在印尼峇裡島舉辦的20國集團領袖峰會上,習近平除了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了一場超過三小時的會晤外,也與義大利的梅洛尼(Giorgia Meloni)進行雙邊會談。

而在印尼峇裡島舉辦的20國集團領袖峰會上,習近平除了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了一場超過三小時的會晤外,也與義大利的梅洛尼(Giorgia Meloni)進行雙邊會談。

此外,習近平在與法國總統馬克宏跟義大利領袖梅洛尼會晤後,分別邀請兩人明年出訪中國。加上本月初單獨出訪北京的德國總理肖爾茨(Olaf Scholz),專家認為習近平重返國際外交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希望分化歐洲在中國議題上的團結度。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客座研究員英莎麗(Dr. Sari Arho Havren)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表示,習近平之所以選擇聚焦與歐洲國家領導人互動,而非與歐盟領導人會面,背後有幾個主要因素。

她說:「北京從來不認為歐盟機構擁有與歐盟國家同等的權力,而傳統上,中國也傾向經營雙邊關係。其次,歐盟委員會的馮德萊恩跟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在對抗中國方面的言論比許多歐洲國家領導人還堅定且直接,這也導致中國選擇以傳統分裂歐盟的策略來與歐洲國家互動。」

英莎麗還說,北京除了想藉由分裂策略來削弱歐盟內部的團結性,它們還想削弱跨大西洋聯盟。她告訴德國之聲:「若美國在中國持續推進對台統一進程的情況下,決定對北京進行制裁時,歐盟國家不太可能形成一個共同的方法來對付中國。」

英莎麗認為,中國政府之所以積極想分化歐洲國家的團結性,是因為它們認知到歐盟近年來積極想降低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性,並轉移其供應鏈,而這些發展都是中國所不樂見的,因為降低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性,就代表降低中國對歐洲的政治影響力。她說:「這也是為何中國在會後的聲明中,強調要共同應對全球經濟挑戰,保持穩定的供應鏈,並反覆要求歐盟國家積極影響中歐關係。這些都是北京的痛點。」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莊嘉穎也指出,中國這種「一一擊破」的作法,其實並非新的外交策略。他向德國之聲表示:「中國在與歐盟或東盟等集團互動時,仍然傾向雙邊合作,因為在這樣的基礎上,他們有更多影響力。習近平的作法並未偏離中國一貫的劇本,這是過往中國與其他國家交涉時的慣用模式。」

歐盟國家有能力應對嗎?

面對中國以傳統策略來分化歐盟國家的團結,赫爾辛基大學的英莎麗表示,在歐洲國家普遍因俄烏戰爭而陷入經濟困境之際,歐洲各國確實很難對中國推出一個統一的方針。她告訴德國之聲:「北京正在爭取時間,試圖透過雙邊交涉的方法,來推遲歐洲國家減少對中國的關鍵經濟依賴的結構性調整。中國這麼做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為了爭取時間來獲得關鍵的半導體技術,以實現其2035年的國家目標,以及2049年的第二個百年目標。」

英莎麗再以習近平與荷蘭領袖呂特會晤時的談話重點為例,表示習近平特別強調了拒絕脫鉤的重要性,並暗示中國反對美國試圖向荷蘭施壓,要求該國切斷與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聯繫。她說:「中國表示,荷蘭應該拒絕將經濟與貿易問題政治化。」

除了中國嘗試分化歐盟國家的團結,以及弱化跨大西洋的連結外,在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的另一個焦點,便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一個加拿大媒體捕捉到的視頻中,向杜魯多表示其向外界透露與習近平交涉內容的行為「不合適」,並要求加拿大以「互相尊重的態度,來進行很好的溝通」。

莊嘉穎認為,從習近平近乎「教育」杜魯多的行徑,可以看出他非常有自信。他說:「雖然習近平很有自信,但我認為他可能仍會更尊重特定的國家或國家領導人。」

英莎麗則表示,由於對習近平與中國政府來說,能夠控制其論述是最基本的外交原則,所以他們通常都偏好「關起門來」進行外交接觸。她向德國之聲表示:「杜魯多挑戰了這種做法。他讓習近平放下了,讓外界難得地看到了習近平無法完全控制局勢時的表現。在我看來,這個事件顯示在習近平眼中,他只允許以閉門方式進行外交談話。」

中國嘗試牴觸美國推動的制度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莊嘉穎告訴德國之聲,美國自拜登上任後,便持續強化與盟國的連結,而這也被中國與習近平批評是「冷戰」思維,並認為會破壞國際秩序的穩定。他說:「中國意識到,美國與盟國之間的協調,為美國挑戰中國創造了許多選擇,而中國能削弱美國優勢的方法,便是弱化美國與盟國跟美國各個盟友之間彼此的連結。」

莊嘉穎認為,中國為了阻止美國透過與盟國合作來遏制其發展,已嘗試對美國與其盟國之間的連結製造阻礙。他說:「中國的努力會增加中美之間的競爭。目前我們仍須觀察的是,美國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讓不同國家加入其推動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而中國又是否能透過提出一個替代方案,將不同的國家連結起來。」

連結:閉關鎖國逾兩年後 中國如何重新展現外交野心? | 德國之聲 來自德國 介紹德國 | DW | 22.1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