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勢待發的珠海航展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洋
本周,作為一件軍事上的大事,即將召開的第十四屆中國航展也就是珠海航展在籌備中的動態無疑吸引了外界的目光。
對於中國軍隊這樣一支不那麼頻繁舉行閱兵,也較少舉行軍隊公開活動,同時對各類現役武器裝備落實嚴格保密的武裝力量而言,珠海航展上無論是解放軍展出的現役裝備、工業部門推出的自用裝備外貿型還是專門研發的外貿裝備,都是外界難得的觀察中國軍事力量和軍事工業的機會。
本文發表時,觀察者網珠海報導團隊正在珠海準備航展開幕後的報導,對於航展的觀察主要仍限於先期入館的媒體和社交網路上發佈的資訊。對於筆者而言,此時評論珠海航展多少有點「盲人摸象」的意味。
但在2022年這樣全球陷入動盪的時代裡,本次珠海航展上展現的各種裝備產品,既體現著戰爭實踐對國際軍貿市場的影響,也代表了中國軍隊和中國軍工對於未來戰爭環境的準備與預判。
「無人戰爭」的推廣與拓展
在本屆珠海航展上,無人裝備參展數量和種類的大幅增加無疑是一個重要的亮點。在2021年的珠海航展中,隨著無偵-7、無偵-8兩型無人偵察機實機,以及攻擊-11、彩虹-7、彩虹-10等無人機模型的參展,中國航展上展示的國產無人機類別大為拓展,航展上中國無人機的形象,從幾款細節不同但外觀類似的「收割者」式察打一體無人機和一些四旋翼無人機,進化為涵蓋高空高速到高威脅戰場突入的各種任務型態。
今年的航展上,參展無人機型號的產品種類的進一步增加,諸如航空工業的翼龍-1、翼龍-2等本屆航展都有眾多的子型號參展,涵蓋軍用察打一體到民用救災調查在內的各種多樣化任務;許多之前不知名的新面孔,諸如翼龍-4、翼龍-5、翼龍-10等新型號也將在航展上亮相;一些我們原本以為熟悉的型號,也因為升級改進外形大變,諸如本屆航展上的FH-97A無人機模型,其構型上就和去年的FH-97相比有了顛覆性的變化,無人機平臺的進氣方式、載荷類型都大不相同,顯示出無人機設計方對於專案的新理解。
除此之外,本屆珠海航展上各種地面裝備的無人化也十分明顯,兵裝集團的「山貓」全地形車家族強調了其可以無人使用的技術特點,而各種眼下我們還叫不上名來的無人作戰車輛更是會成為航展地面裝備的重頭戲之一。
無人裝備本身在航展上的比例增加,從表面上看與近年來的戰爭實踐有著巨大的關係。近年來的多場局部戰爭中,無人機在戰場上展現出了極強的作戰能力和極高的效費比。
納卡戰爭中,亞塞拜然手中的土耳其TB-2察打一體無人機作為其核心作戰力量,以相對極小的損失摧毀了亞美尼亞軍隊的機械化部隊主力,成為亞美尼亞最終屈服的關鍵因素;2022年爆發至今的俄烏戰爭中,儘管雙方都有更強的防空能力,但各自投入的無人機也取得了不少戰果,無論是戰爭初期烏軍的TB-2對俄軍行軍縱隊中防空武器、坦克裝甲車輛等高價值單位的攻擊,還是近幾個月來俄軍各種自殺式無人機對烏克蘭前線目標和後方基礎設施展開的大規模轟炸,以及雙方都大規模使用的商用無人機進行戰場偵察、炮火校射以及襲擾攻擊等任務,不僅表明無人裝備在戰場上的特殊優勢,也向許多無力自行研製和配備全套無人裝備的小國證明,局部的、低水準的甚至孤立的無人裝備依舊在戰場上有其巨大價值,從而給了這些國家採購裝備部分無人武器的動機和信心。
也正因此,本屆珠海航展上的各種無人裝備備受矚目,其中的一些明星裝備受到許多潛在客戶甚至公開買家的追捧都將是大概率事件。畢竟相比昂貴且採購條件苛刻的西方無人裝備,引進中國產品不需要繁瑣偽善的各種附加條款,在性能上則不遜色于西方最先進的產品,甚至比起一些西方二三流裝備還有明顯的優勢;而與此同時,那些習慣從俄羅斯等國引進武器的國家面對俄羅斯長期在無人裝備領域雷聲大雨點小的行銷策略,也可以選擇中國產品這樣一種有現貨且性能優秀的解決方案。
對於一些口袋裡更富裕的國家,中國推出的一些前瞻概念的無人裝備更為他們提供了另一種誘惑:無論西方炒作的「察打一體」、「忠誠僚機」、「蜂群戰術」是實物還是初級概念,只要有資金投入,中國企業都能拿出進度相仿甚至更快的產品,讓這些曾經只能跟隨國際軍事科技潮流的國家也能成為潮流的領路人。
而所謂的矛盾相對,同樣在本屆珠海航展上得到了展示,伴隨著戰場上各種無人機的出現和增多,反無人機裝備和相關的戰法在珠海航展上自然也成了一個重要的商機。對於脆弱的無人機而言,大多數現役防空裝備在摧毀它們時都不存在威力不足的問題,但面對體積小、數量多的無人機,防空系統在發現難、攻擊難、彈藥補充難上的問題上卻需要解決,呼喚當代防空裝備做出針對性的改進和發展。
在本屆珠海航展上,許多傳統防空武器製造商都在通過升級性能更好的雷達、換裝體積更小、但彈藥基數更大的反無人機導彈,提升防空裝備抗擊無人機的效費比和作戰效率,增強防空系統抗擊飽和攻擊的能力。這一矛一盾的雙重發展,顯然會成為珠海航展上成交訂單的一個重要亮點。
中國空軍的「新幾板斧」
相比更傾向於外貿和前沿科技的無人裝備,中國空軍帶來的各種展品和參展裝備則直接具有實戰意義。與航展現場的軍民企業生產的裝備已經自用,也許外銷,可能尋找客戶的不同狀態相比,解放軍空軍帶來的參展裝備具有最高的確定性——它們一定是正式列裝我軍的實戰化裝備。也正因這種高確定性,這些裝備就成為外界瞭解中國軍隊軍事現代化成果的最好例證,反過來也讓解放軍能夠借助這些武器裝備傳遞各種清晰的資訊。
本屆航展中,解放軍在作戰平臺上的變化並不顯著:隨著殲-20、運-20、直-20等幾個20系列的新裝備的瓜熟蒂落以及各種更早裝備的發展,本屆航展上中國空軍的大件空中平臺基本都是大家的熟面孔——基於運-20、轟-6K和運-9平臺的各種大飛機,基於殲轟-7、殲-10、殲-11/16和殲-20系列的戰術平臺以及各種直升機平臺。雖然殲-20在展前演練中曾經降落在珠海金灣機場,並且迫近到滑行道旁的停機位,但相比於平臺,本屆航展上空軍展出的幾款打擊武器顯然更令人新奇——它們大多數從未在此前有過大面積公開,更沒有官方介紹其性能和相關資訊,如今卻在航展上「突然出現」。
儘管航展尚未開始,本屆航展上中國空軍展示的機載武器至少已經有兩款「新裝備」引起了外界的高度關注,作為新裝備,鷹擊-21和鷹擊-98A雖然都不至於首次在互聯網上曝光,但都是首次在這類大規模公開展示活動中亮相,且技術水準比此前外界知曉的同類我軍武器高出一個檔次的新型空面武器;與此同時,這兩款裝備又早已走完設計研製定型流程,並已批量列裝我軍多年,形成了可靠的實質戰鬥力。
由轟-6K攜帶參展的鷹擊-21空射高超聲速導彈自然是其中更受關注的型號。由於鷹擊-21這個型號名此前一度被西方某些軍事觀察家錯誤地用於另一款艦載反艦導彈武器,該彈在抵達珠海的頭幾天裡一度還造成了西方研究者的困惑。
它的出現不僅關聯上了高超聲速武器和空射彈道導彈兩個時下大熱的技術關鍵字,還因為其搭載機轟-6K是一款遠端轟炸機而具備了某種戰略意義。從導彈輪廓外形看,該彈與典型的新一代雙錐體地對地彈道導彈有著明顯的技術關聯性,導彈的尺寸則與航天部門此前開發用語外貿的M20彈道導彈如出一轍。考慮到在俄烏戰爭中嶄露頭角的俄制「匕首」空射高超聲速導彈此前也被外界描述為一款空射版「伊斯坎德爾」,將鷹擊-21描述為「空射M20」似乎也並無不妥。
相比于陸基發射的導彈,空射導彈在相似體積下能夠實現更大的射程,或者在保持射程指標的同時增大導彈的戰鬥部重量,提升導彈的打擊威力。而雙錐體高超聲速導彈則能在導彈速度達到高超聲速的同時,通過在導彈彈道末端的「拉起」和「滑翔」實現射程的增加,並進行某種程度上的末端機動。
這一技術特性不僅有利於提升導彈的打擊範圍,提升導彈的打擊精度,實現對包括大中型移動水面目標在內的精確打擊,也能給對手的攔截作戰製造更多障礙,有效提升導彈的突防能力。相比此前轟-6系列掛載的鷹擊-12超音速空射反艦導彈,鷹擊-21點尺寸和體積都沒有增大,這讓飛機掛載導彈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其飛行速度更快,攻擊流程更短,突防能力更強,打擊效果更好,讓我軍龐大的轟炸機群成為和反艦彈道導彈以及海軍水面艦艇/潛艇部隊一樣的優秀反艦作戰力量。
在珠海航展靜態展示現場由殲轟-7A2戰鬥轟炸機掛載的鷹擊-98A防區外撒布器則是一款尺寸更小,可由各種戰術飛機掛載的機載武器。從該彈採用可收放短翼和梯形彈體能夠看出,它是一種經典的亞音速隱身導彈武器,借助飛航式的飛行或者滑翔延長射程,同時利用隱身帶來的低可視度進行突防。
從技術上說,類似的武器在西方國家已經相當成熟,類似「風暴陰影」、JSOW、JSSAM等裝備已經批量裝備外軍多年,一些型號甚至已經有了實戰經驗。鷹擊-98A也裝備我軍多年,這次的亮相更多也只是披露了我軍裝備有同類裝備的情況。相對于各種超聲速、高超聲速武器,這類亞音速裝備的技術門檻較低、研製和採購成本也不高,可以大量裝備、大量使用。考慮到我軍現役的殲轟-7A和殲-16戰機規模,鷹擊-98A及類似的武器在實戰中的高普及率可以做到讓這型武器普遍、全程使用,從而成為我軍廣泛使用的空地武器之一。
類似幾款空軍精確打擊武器的出現和展示,很重要的一個效果,就是向外界證實了中國空軍的精確打擊技術和武器裝備都在實現穩步升級換代。在此之前,外部瞭解的解放軍精確對地打擊武器除了2000年後從俄羅斯引進的鐳射/電視制導炸彈,俄制的Kh-31、Kh-29、Kh-59空對地導彈之外,主要的國產制導武器都是2010年前後服役的鐳射/電視/衛星制導炸彈,KD-88空對地導彈、YJ-91反輻射導彈等幾件武器。這些裝備在現在看來本就是服役相當時間,技術水準也相對一般的武器。
加之近年來我軍在軍事宣傳上的嚴格保密紀律,解放軍空軍對各類公開報導中展示的對地打擊武器手段都進行了嚴格限制。這導致多數公開的對地攻擊是解放軍戰機使用航炮、火箭彈、無制導炸彈進行訓練的畫面,使用各類俄制精確制導武器、國產制導炸彈、KD-88空對地導彈、YJ-12反艦導彈、YJ-91反輻射導彈進行訓練的畫面則相對較少,更先進的鷹擊-21、鷹擊-98A等武器的使用畫面則完全沒有。
這就給外界造成了解放軍空軍至今仍然以落後的無制導武器作為主要對地攻擊手段,精確制導武器數量不足,技術先進性也有限的錯誤印象。
這雖然某種程度上「忽悠」了外界的軍事觀察和研究人士,但也不利於宣傳戰線上構建解放軍來之能戰、戰則必勝的形象,在某些需要解放軍發揮威懾的場合,這種保密反而會降低這種威懾能力,一定程度上帶來消極的效果。從這個角度看,本次珠海航展上中國空軍自信的新裝備展示,顯然會給這些低估中國軍隊的外人們好好上一課。
從「賣裝備」到「賣國防」
相比航空航太領域的推陳出新,本屆珠海航展的地面裝備展品看起來多是一些熟悉的面孔:除了首次亮相珠海航展的VN-20重型步兵戰車外,本屆航展上展出的主戰坦克、自行火炮、火箭炮、山貓家族全地形車等基本都屬於此前參加過珠海航展的型號。雖然其中不少車型有了進一步的改進升級或者配置提升,整體風貌依然如故。但今年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卻在航展上推出了一個新的軍貿概念「軍貿合成旅」。
所謂「軍貿合成旅」,就是利用中國軍工企業研製的各種外貿武器裝備作為元素,構建出一個符合現代化戰爭要求的合成旅。這其中不僅包括相對傳統的坦克營、機步營、防空營和炮兵營,也包括以各類新概念資訊化裝備為核心的作戰支援營、無人機營、勤務保障營等部隊單位。簡單來說,這種「軍貿合成旅」類似於網路硬體設備服務商提供的「全網替換」方案或者某些家裝傢俱品牌的「全屋定制」產品,是以一國生產的裝備全面武裝另一國軍隊的全面升級手段。
一種一國包乾另一國武器裝備的案例,歷史上一些國家在建設近代化軍隊或者冷戰初期曾經出現過,在近年的國際軍貿市場上則又有了類似的案例。波蘭近年來面對日益緊張的國際局勢和本國陸軍裝備的更新換代時,雖然留用了此前德制的豹-2主戰坦克,也計畫再採購部分美制M1A2主戰坦克,但是波軍機械化部隊換裝的絕對主力,實際是來自韓國的各種武器裝備。波蘭已經與韓國簽訂了K2主戰坦克、K9自行火炮、K-239「天舞」多管火箭炮的巨額訂單,還打算採購韓國的AS-21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等裝備。波蘭的這輪換裝雖然還算不上全面韓國化,但韓國制裝備佔據絕對主導幾乎已成定局。
儘管一個歐洲國家選購一整套韓國陸軍裝備似乎難以理解,但仔細看來卻是順理成章:當代歐洲幾乎沒有這一案例表明,隨著當代先進武器的技術難度越來越高,能夠「立等可取」研製和出口全套陸軍武器裝備的國家已經屈指可數。而隨著後冷戰時代進入到第4個十年,加上俄烏戰爭之類的國際武裝衝突更加頻繁,大批量廉價的冷戰裝備不僅愈發難以獲得,其性能不經過徹底升級也很難滿足當代戰爭的技術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說國力貧弱的效果還能滿足於孤立採購一小批武器裝點門面的話,成建制的採購一整套先進的武器系統,自然比起自己去國際軍火市場上「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來得簡單可靠。
在此次兵器工業推出這套「外貿合成旅」的一攬子解決方案之前,就已經有些中國的軍貿夥伴,試圖通過類似的手段,從中國提供的各種貨架產品中「攢」一支合成化部隊。但對於這些不熟悉現代化軍隊要義的國家來說,所謂的合成化軍隊只是幾個大件所構築的表像,而現代化資訊化合成化部隊最關鍵的裝備配合、通訊資料鏈網路、合成化指揮作業系統等則只有真正擁有合成化部隊的國家才能掌握。
從這個意義上說,兵器工業推出外貿合成旅本身,就是中國已經真正打通了合成化部隊編成和作戰使用「任督二脈」,已經能夠向各種客戶推介和生產合成化部隊所需的一切裝備。
從各種各樣的無人裝備,到中國空軍顯著升級的新一代空面打擊武器,再到中國兵器工業推出的合成旅規劃,都只是即將召開的珠海航展中諸多亮點中的一部分。對於至今無緣深入展館,只能依靠各種公開信息「盲人摸象」的筆者,這場航展中無疑還有更多的內容等待著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