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內中美高層5次會晤,什麼信號?
文/觀察者網 王慧 編輯/馮雪
中美高層又見面了。
7月9日,G20外長會結束之後,中國國務委員王毅和美國外長布林肯在印尼巴厘島舉行會晤,會晤持續了5個多小時。
會後,雙方都用若干積極的詞彙評價了這次會晤。
中國外交部聲明中寫道:雙方都認為,此次對話是實質性的,也具有建設性,有助於增進彼此相互瞭解,減少誤解誤判,並為兩國未來高層交往積累了條件。布林肯談及此次會晤也用到了「實質性的、坦誠的和有建設性的」等詞彙。
觀察者網注意到,給中美關係加裝「護欄」已經成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美方的高頻詞彙,這次會晤也不例外。而中方的回應也很明確: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就是兩國最可靠的「防護」。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沈丁立教授認為,美方說加裝「護欄」的終極目的是避免中美之間發生武裝衝突,這是一個底線。「在此基礎上,雙方尋求一些合作來改善已經非常緊張的關係,這些可能的合作既要符合美國利益,也要有利於中美兩國關係。」
除此之外,中方向美方提出的「四份清單」也引起廣泛關注。
這「四份清單」分別是:要求美糾正錯誤對華政策和言行的清單、中方關切的重點個案清單、中方重點關切的涉華法案清單、中美8個領域合作清單,中方希望美方切實認真對待。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前兩份清單是去年7月外交部副部長謝鋒在天津同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會談時中方向美方提出的。在此基礎上,這次中方又向美方提出了要求,新增了後兩份清單。
沈丁立表示,「過去一般是美國給中國提要求,去年給舍曼的那兩份清單是中方第一次給美國開清單,之前中國從沒開過」。這反映出中國對美外交風格的變化,中國開始用美國習慣使用的方式同美國打交道。
沈丁立認為,中方提出的關於中美8個領域的合作清單是最有可能得到積極回應的。美方一定會對此清單予以認真研究,並可能找到若干可以較快達成合作的領域,雙方還會就此成立工作組。
觀察者網注意到,最近一個月來,中美軍事、外交、經濟領域的高級官員互動之頻繁,是拜登當政之後未曾有過的,1個月5次。
6月10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在「香會」舉行會談。
6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盧森堡會晤。
7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應約與美財政部長耶倫舉行視頻通話。
7月7日,中央軍委委員、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李作成應約與美軍參聯會主席米萊進行視頻通話。
7月9月,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出席二十國集團外長會會後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舉行會晤。
其中,3次為面對面會晤,2次為視頻通話,且這兩次線上通話中方均是「應約」。
沈丁立分析,這一方面展現出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中美雙方都有改善關係的意願;另一方面,這是功能部門在為近期可能舉行的中美元首(線上)會晤積極做準備。功能部門在對話中需要回顧對上一次元首對話所達成共識的落實,以及接下來怎樣盡可能地開展更多的合作。
沈丁立表示,雖然雙方目前在擴展合作上存在很多困難和挑戰,但是我認為在氣候變化、公共衛生、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半島穩定等諸多領域,中美有著共同合作心願,也是有可能提出一些具體合作的。這次中方給出的其中一個清單是‘中美8個領域合作清單’,其中有些合作專案或領域可能就是通過近期頻繁的部門對話,在中美之間互相瞭解態度之後確定的。
然而,觀察者網也注意到,美國近期在積極推動中美高層對話的同時,也在繼續不斷地打壓中國。
比如說,制定並實施所謂「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以涉嫌支持俄軍方為由,將5家中企加入「實體清單」;美媒近期爆料拜登一方面打算取消37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中100億美元商品加征的關稅,另一方面又打算加大對半導體等關鍵領域的審查等等。
對此,沈丁立認為,對華強硬目前在美國是所謂的「政治正確」,而且拜登目前正面臨著中期選舉的壓力,所以他不可能只談和中國合作,而不打壓中國。如果這樣做,美國民主黨就更容易受到來自共和黨的攻擊,在今年的中期選舉中丟掉選票。「中美之間是高度依賴的,接下來如果兩國的合作越來越多,那麼拜登政府自己就會感覺到和中國搞競爭對抗那一套對美國愈加不利。」
除了G20外長會後王毅和布林肯的會晤之外,G20外長會期間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的遭遇也引起不少關注。
這次G20外長會議是自俄烏衝突以來,美俄外長首次同場參會,但布林肯和拉夫羅夫並沒有會面。
會前,美方就給出了「時機不合適」的理由,拉夫羅夫的回話也很直接「放棄接觸的不是俄羅斯,是美國,我們沒有追著誰要求會面。」
在烏克蘭危機的背景下,美國目前為何拒絕和俄外長的接觸?
沈丁立認為,美國現在正全方位地制裁俄羅斯,向俄羅斯施壓,其中包括政治壓力、經貿壓力、金融壓力、技術壓力等等,拒絕見面是施加政治壓力的一種,服務於華盛頓對俄整體戰略。
他說,在做出不見面的決定之前,美國一定會評估:布林肯和拉夫羅夫會面是對美國有利還是對俄羅斯有利。如果不是給自己加分,而是失分,那美方一定是不肯見的。
沈丁立分析,拜登政府一定很希望通過美俄外交會晤能拿到一點好處,比如說俄羅斯撤軍,或者至少是部分撤軍。但是從俄羅斯總統普京、外長拉夫羅夫、國防部長紹伊古近期的言論來看,俄羅斯沒有任何撤軍的政治選項。很可能見面之後,俄方非但不撤軍,反而增兵烏克蘭。這樣一來,拜登政府在國內就會被共和黨更多批評,徒增民主黨在中期選舉面臨的危情,在國際上也會很丟面子,不利於其一直試圖強化的西方盟主形象。在沒有把握之前,美國就索性找個理由不見。
「至於俄羅斯方面,他們也清楚,見了也不會有什麼突破,俄方目前根本不會撤軍,美國也不會撤銷對俄制裁。而且美國已經堵上會晤之門,俄羅斯何苦自討沒趣,所以俄方也不可能採取主動。」
沈丁立認為,這次如果布林肯和拉夫羅夫可能見面的話,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東道主印尼的總統出面組局,把美俄外長單獨聚到一起一聊,「但很顯然,印尼沒有這樣做。」
這次的G20外長會既沒發聯合公報,也沒留下「全家福」。
由於東道主印尼邀請拉夫羅夫與會,G7外長們先是集體缺席印尼7日晚舉辦的歡迎晚宴,8日又抵制G20外長們拍攝集體照。拉夫羅夫發言時,美國、加拿大和歐盟代表團走出會場;而拉夫羅夫也通過走出會場的方式在烏克蘭外長發言和德國外長批評俄羅斯時作出反擊。
目前,普京已經受邀並確認參加11月在巴厘島舉行的G20峰會,但參加的具體形式還在確認中。屆時,普京會有類似拉夫羅夫這次的遭遇嗎?
「一切都取決於俄烏戰爭進程和西方國家的國內政治,有待於進一步觀察。」沈丁立說。
連結:一个月内中美高层5次会晤,什么信号? (guancha.cn)
王毅與布林肯舉行不尋常的超長會晤,傳遞出什麼信號?
文/胡錫進《環球時報》特約評論員11小時前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9日在印尼巴厘島舉行會晤。這次會晤放在了G20外長會剛結束之後,它首先給人的印象是談話時間超長,達到了5個多小時。而且據老胡瞭解,這次會晤的翻譯是同傳,而不是交傳,也就是說這5個多小時全是雙方的有效交流時間。王毅和布林肯在不停談話,這當中的同傳翻譯都會受不了,要輪撥換。
大家知道,國際多邊會議是各國官員湊到一起見面的機會,重要的雙邊會晤有時比主會還吸引人。但國際會晤期間的雙邊會晤很多是「會邊會」,就是說參加主會的各國官員不總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中間會出來「溜號」,同時「溜號」的官員在旁邊找個房間坐在一起談話就算雙邊會晤了,有的甚至就在走廊裡聊幾句,也算會晤,所以這種會晤的時間通常比較短,能到一個小時左右就算很長的了。
大家應該記得,北約峰會期間韓國方面宣佈韓日領導人舉行了會晤並稱韓國總統尹錫悅說了什麼,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說了什麼。沒想到日本方面根本不承認雙方舉行了會晤,稱雙方「以自然的方式」相遇,打了短暫的招呼。後來韓方承認,他們所稱的那次韓日領導人會晤只持續了三四分鐘。另外北約峰會期間,美日韓三國領導人舉行了一次三方會晤,竟然也只有25分鐘,這樣的短暫會晤有不少屬於「外交擺拍」。
這次王毅與布林肯會晤持續5個多小時,在大型國際會議期間極其罕見,因為它不可能以「會邊會」的方式舉行,所以它被放到了G20外長會結束之後。布林肯前往巴厘島之前,美方通報他此次外長會期間的日程時,只提到他將會晤印尼外長蕾特諾和中國國務委員王毅,其實他在期間會晤了很多外長。老胡說這些,都是想告訴大家,這次中美會晤對兩國關係十分重要。
王毅會晤布林肯之後,中方發的通報裡有不少王毅說的「新話」,大概也是因為時間長,中美雙方都有了充足的表達空間,我們才得以看到王毅對中美關係重大問題的很多精彩表述。比如他說:「美國正患上越來越嚴重的‘中國恐懼症’。如果任由這種‘威脅膨脹’發展下去,美國對華政策將是一條走不出去的死胡同。」王毅還揪著美方承諾的「四不一無意」,逐條要求美國予以落實。
美方近來常說要給中美關係加裝「護欄」,王毅這次明確說,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才是兩國最可靠的「防護」。這個新表態十分明確,他警告美方「務必不要犯葬送台海和平的顛覆性錯誤」。
這次中美會晤王毅向布林肯提出四份清單,要求美方糾正錯誤解決問題,並建議中美在八個領域合作。而在去年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訪華時,中方向美方提出的是兩份清單。很顯然,中方向美方提出了更多、更細化的要求。
這次會晤結束後,中美雙方在對外通報中強調了各自表達的立場和關切。中方的通報更多談了中美雙邊關係以及臺灣問題,美方更強調了俄烏衝突,但是外界都注意到中美雙方都對這次會晤給予了正面積極評價,中方的評語大家都看到了,美方稱這次會晤是「有益的和建設性的」,並希望與北京的溝通管道繼續保持暢通。
老胡認為這次會晤確實有助於減少中美的誤解誤判,增強外界對中美管理好彼此嚴重分歧的信心。比如《紐約時報》就寫到:「中美外長會晤釋放了雙方希望確保持續緊張的中美關係不會演變成更大危機的最新信號,雙方都稱會晤是『坦誠』的。布林肯在會晤中試圖緩和對華緊張關係。」
中美之間的矛盾和戰略互疑盤根錯結,不可能一次外長會就對兩國的緊張關係實現根本的扭轉,但是王毅與布林肯的會晤的確讓外界看到雙方都有穩定中美關係的真實願望,並且有意為此做出實際努力。我尤其想說一點,美國中期選舉將至,民主黨形勢不妙,拜登政府需要在內外政策上都能有一些讓選民相信他幹得還不錯的表現,他們在當下更加有求於中國。這次會晤為中美未來高層交往積累了條件,也讓兩國及世界公眾朝著中美緩和緊張關係的方向投入了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