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焦點社會政治軍事

國戰會座談》黃介正:烏克蘭戰爭 讓台灣以不流血方式進行模擬考

黃介正

文/國戰會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今(4/7)日舉辦「烏克蘭戰爭效應──美日戰時會協防台灣嗎?」座談,國民黨國際部主任黃介正表示,外國協防台灣有許多條件,包括適法性問題、該國領導人性格、該時間點的國內事務,以及不同協防力道與方式。他認為烏克蘭戰事讓台灣以不流血的方式進行模擬考,但外國人如何看待台海戰事,也將影響外國對協防台灣的態度與形式。

黃介正首先指出,大家期待美軍協防台灣,但協防定義可以是廣義也可以狹義,一般人都認為是武力協助,但從烏克蘭戰爭可以看到,此處也是很多國際關係論述的實驗場,先前學術界都認為「經濟制裁無用」,但這次包括貨幣金融、經濟制裁不但有用,「而且對方還會感到痛」。

他表示,國人同胞關心狹義的武力協防,最會想到兩個解讀,一是「你幫我打」,另一個是「你幫我,但我自己打」,烏克蘭戰爭的經驗讓民眾發現,美國原來真的不會出兵,許多民調也顯示出來,大家過去想像「台灣只要搬椅子就好」,美國會出面,我們不用太緊張,有大哥在。

至於會不會協防,黃介正從四個角度說明,第一、「適法性」的問題。尤其聯合國對台海戰事的態度,它的決議可以給予協助台灣的國家相當大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包括協助台灣的國內法適用,在日本最重要就是戰後憲法、在美國則是台灣關係法,這些協助台灣的國家,是否可以透過其國內法律的解釋來處理協防台灣事務。

他強調,聯合國是否可以提供一個寬廣的法律框架來處理,讓各國取得合法性;第一個小條件是當時的總理總統是誰,不同的黨派、政治性格,優柔寡斷或暴虎馮河導致的差別很大;第二個小條件是國內政治情勢如正在搞選舉,或有重大災難事件發生,讓國內事務遠遠優先於國外,也會影響是否協防台海戰事。

第二則是時機點的考量,尤其是預警時間。黃介正指出,烏克蘭戰爭之前,2014烏東戰事發生至今,至少已有8年預警時間,或擴大來說,冷戰後已經提出許多預警,包括俄羅斯多次宣告的紅線與後果,就這次俄烏戰爭發生前來說,真正軍事準備預警最短至少也已有一年。他舉例,美國「沙漠盾牌」行動半年後發動「沙漠風暴」戰爭,這半年期間本有很多外交運作空間,「戰略預警是否當一回事,掉以輕心很可能就錯失預警時間」。

第三點,黃介正指出「地緣」問題。他強調台海重要性自不待言,其中有兩個概念,一是海上空中交通線的重要性,將影響台海戰事發生後世界各國是否協防台灣,小範圍軍演就已經讓船舶飛機無法經過,若台海發生危機,阻絕的海空域會讓大家仔細考慮台灣的戰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尤其影響日本的貿易運輸航線。

他並強調另一個地緣因素:升高。黃介正說,以往學界說的升高,都是指武器的升級導致戰事升高,不過台海則要看「橫向」的升級,亦即不只是兩岸打,也會有其他的國家參與進來。

第四點則是協防力道。黃介正認為,協防國家可以協助的形式各有不同,俄烏戰爭中武裝力量不接觸的方式已成鮮例,其他國家只提供武器,讓台灣人自己打。但這將導致其他的問題,如其協助是否適合?各國武器系統不一、台灣會不會用?補給來不來得及?台灣近期已警覺到這些問題,自己的軍備必須趕快囤貨。

「我不悲觀也不浪漫,所有訊號都要持平來看」,黃介正說,即使如英美兩國聯合對利比亞空襲,為避免友軍誤擊,雙方還要在地圖上畫清楚一條紅線來炸,國際友人要進入台海戰區協助作戰,中間的問題都很大,這還未提及語言不通、通信不通,「指管通情都是問題,光駐韓美軍為指揮問題都可以談十幾年,平常沒有聯合演習就要一起來打,很難」。

他表示,這次烏克蘭用自己的方式「替台灣受過、模擬考,讓我們不流汗、不流血來討論別人的悲慘情況,感謝老天爺眷顧台灣」,海峽兩岸打起來是民主與極權鬥爭?是兩面旗子的鬥爭、是不同生活方式的鬥爭?或是外國人看到的是兩岸的漢人延續五千年來的慣性互打?這些思考模式都可能影響外國是否介入、協防台海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