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焦點

蕭衡鍾:台灣避免成為美國抗中籌碼 應採取避險政策

聯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蕭衡鍾

文/ 羅樂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與台灣國際研究學會19日舉行「拜登上台一週年台海情勢」學術研討會。 聯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蕭衡鍾表示,台灣在美中兩大強權中,應該採採取避險政策,避免成為大國代理人,才能應對亞洲崛起、同時在美中對峙的機遇與挑戰下保有自主權。

蕭衡鍾今天在「拜登上台一週年台海情勢」學術研討會上發表「 拜登政府的兩岸政策――台灣觀點及對台灣的影響」論文。

他表示,美國對臺灣或許不至於直接從「戰略模糊」改為「戰略清晰」,但卻是把「戰略模糊」運用的更為靈活了。在美國新的島鏈圍堵戰略中,美國需要台灣、台灣也需要美國,形成了美台之間的地緣戰略依賴。

蕭衡鍾表示,面對國際戰略環境改變,台灣應該要與競合中的大國保持距離,採用彈性的外交政策,才能避免當兩大強權進入生死相搏時跟著陷入戰爭泥淖中。台灣不應成為特定大國的代理人,也不該一面倒去抗衡或扈從任何一個大國,而應採取避險(hedging)政策,彈性地維持美台關係與兩岸關係的平衡,才能應對亞洲崛起、同時在美中對峙的機遇與挑戰下保有自主權。

他說,過去美中實力差距大,美國打台灣牌的彈性較大,但自從川普政府時期美中差距明顯縮小開始,美國為了遏止中國大陸的崛起與擴張,台灣牌在此時的價值隨即提升,這是台灣對於美台關係升溫時應有的自覺。

現在,拜登政府對中國大陸維持「戰略清晰」、對台灣採取「戰略模糊」的策略,其戰略思維已不侷限於操作「台灣牌」為主了,而是以多邊主義方式結合盟友對中國大陸施壓。在拜登政府調整其亞太區域佈局中各項核心要素的比重之際,台灣也應該重新思考,回歸到兩岸關係的經營。

蕭衡鍾說,台灣雖然被美國當作「棋子」,稱不上是玩家,但台灣仍要有自己的路、必須鞏固自己的重要性,讓其他玩家無法無視台灣,同時持續彰顯在供應鏈以及地緣戰略的角色,在美中雙方都需要台灣的立基點上,善用美中兩強爭霸下的機會之窗,既不選邊站只依靠任何一方、也不要同時遊走兩面討好,更別過於權謀博奕或是民粹操作,而是要在其間取得一平衡與穩定,以維繫我國生存發展與堅持台灣核心價值的信念來追求最大的國家利益。

評論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滕昕雲指出,雖然外界質疑美國過去曾經撤軍阿富汗、也放棄過庫德族,因此據以認為台灣可能有一天也會被美國放棄,但他提醒,庫德族和阿富汗對美國利益重要性跟台灣不同,因為中國是美國的核心利益,因此牽動美國核心利益的台灣,重要性也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