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體育

一座東北煤礦小城何以成為「中國冬奧冠軍之鄉」

中国速滑选手范可新来自一座培养过多名奥运选手的东北城市。
中國速滑選手范可新來自一座培養過多名奧運選手的東北城市。 

文/YORK TIMES儲百亮

就在范可新緊張備戰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女子500米的比賽的時候,距北京1350公里開外的一座中國東北煤礦小城正屏息以待。

七台河市經歷過礦難、工廠倒閉和年輕人的大批流出。然而,這裡也是一座短道速滑重鎮。

在過去幾屆冬奧會,從這裡走出的速滑選手在中國金牌總數中佔據了相當大的比重。自2002年以來,他們在個人或接力賽項目奪得了中國16枚金牌中的七枚。如今,作為國家隊一員,范可新已經幫助中國在冬奧會首次奪得短道速滑混合團體接力賽金牌,而七台河還期盼著這位28歲的本地人能夠成就更多。

「在這個地方我們還是專注在一個項目上,出了成績以後,就讓這個小地方的人看到了希望,」曾在2002年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專案中為中國奪得冬奧會首金的七台河人楊揚說。她一邊觀看中國速滑選手的比賽,一邊接受採訪說道,「在當地還是形成了一種文化吧。」

不管在支持者還是在反對者口中,中國在全球體育舞臺上不斷取得的成功有時會被描繪為一個由北京策劃和執行的自上而下的計畫。七台河的故事則展示出這種體制的另一面:即地方主觀能動性的強大影響力。

競技滑冰能在七台河興起,要歸功於一位礦工推廣這項運動的決心,幾代教練員和官員為速滑培養出的地方榮譽感以及投入的資金使得這項運動的風靡得以延續。通往這座城市的一塊橫幅上寫著「中國冬奧冠軍之鄉」。

七台河的許多頂級滑冰選手都來自藍領和農村家庭,他們的家長認為,培養孩子的身體天賦能收穫體育榮譽,過上更好的生活。范可新的父母在七台河經營一家配鑰匙和修鞋的商店,這裡位於黑龍江省,距離中俄邊境200公里。

七台河成为了中国短道速滑人才的摇篮。
七台河成為了中國短道速滑人才的搖籃。 

「我們大多數的運動員,我們的父輩們都是礦工,他們本身就有一種堅韌的、能吃苦、能奉獻的精神,」七台河市少兒短道速滑業餘體校副校長趙小兵說道。「因為有這種精神的存在,他才能頑強拼搏。」

然而,中國的觀念正在變化,七台河也不例外。

教練們難以說服孩子和家長相信,在成功希望渺茫的情況下,這種艱苦的訓練是值得的。地方當局已經對訓練項目進行調整,以便讓更多孩子參與進來,為搜羅更多天賦選手撒下更大的網。

「有的家長不願意孩子來,這麼冷,條件這麼不好,為啥讓孩子遭那個罪?」趙小兵說。「我就做家長的思想工作。」

在1969年孟慶餘來到七台河之前,這座城市雖然有漫長嚴寒的冬季,但並不存在競技滑冰的傳統。作為毛澤東文化大革命時期被派往田間和工廠勞作的成百上千萬中國城市青年之一,孟慶餘將他對滑冰這一消遣的熱情帶到了這裡。

在做礦工的同時,孟慶餘說服了附近的一所學校,讓他得以在冰雪覆蓋的操場上盡情滑冰。他在地方賽事中屢獲佳績,引起了官員們的關注。他們讓孟慶余負責培養短道速滑運動員,在這一專案中,運動員需要在擁擠的賽道上飛速滑行,這十分考驗他們的身體敏捷性和抗壓能力。

到如今,七台河至少有四代教練員和運動員從事這一項目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孟慶餘。在該市為冠軍選手建造的博物館裡,就佇立著他手握碼錶指導年輕滑冰選手的雕像。

在中国的16枚冬奥会金牌中,有七枚是在七台河训练过的选手夺得的。
在中國的16枚冬奧會金牌中,有七枚是在七台河訓練過的選手奪得的。 
由于年轻人离家寻找更多机会,这座城市经历了人口下降。
由於年輕人離家尋找更多機會,這座城市經歷了人口下降。

最近撰寫了一篇關於該市速滑歷史報導的七台河記者劉志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東北的許多城市都有漫長寒冷的冬天,但只有「七台河有領頭人孟教練」,「有個奠基人」。

但七台河條件不及中國那些沿海大城市,到2013年才開設了第一家室內溜冰場。早年滑冰選手都在室外溜冰場和結冰的河灣訓練,那裡的氣溫有時會低至零下20攝氏度;要麼就去設施更好的省會哈爾濱。                               

2006年,在前往哈爾濱訓練的路上,孟慶余死於一場交通事故。

「我剛開始練滑冰的時候,我都不知道什麼是滑冰,我也沒看過滑冰鞋,」趙小兵說。「你想,那時候大家都窮,有多少人能買得起冰鞋?」

從一開始的省級錦標賽再到全國大賽,七台河在滑冰上的投入初見成果。到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楊揚在500米和1000米專案中先後奪金創造中國歷史,這成為一個重要的轉捩點。

「我們小地方那年忽然間有五、六百個孩子來滑冰,」楊揚說。「大家都覺得是一種希望吧。」

年輕選手明白,這座城市能給他們出征奧運的機會。

年輕選手明白,這座城市能給他們出征奧運的機會。 XIE JIANFEI/XINHUA, VIA GETTY IMAGES

自那以後,七台河湧現出一批短道速滑冠軍,其中包括在此前冬奧會上共收穫四枚金牌的王濛。

七台河政府表示,該市目前有十幾所學校提供速滑訓練課程,有多達430名兒童參加。密蘇裡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研究中國和奧運會的運動人類學家蘇珊·布勞內爾說,在中國其他體育項目中,也可以看到這種地方上的主觀能動性。

「由於中央領導非常重視這些專案,也非常重視奪金,因此在體制的各個層級,你會看到所有人都在考慮,‘我如何利用這種興趣來為我負責的團隊謀福利?’」她說。「你可以很明顯看到一些教練的決心有多強。」

七台河地處中國東北腹地,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的工業基地和肥沃的農業區。但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東北經歷了工業蕭條和劇變。2005年,七台河發生了中國最嚴重的礦難之一,171名礦工喪生,而這座城市的礦井也發生過許多小型事故。

近年來,政府也關閉了許多小型煤礦,這座城市的人口在過去十年銳減了四分之一,到2020年只剩下70萬人。「年輕人去上了大學,就再也沒有回來,」七台河記者劉志強說道。

年轻选手明白,这座城市能给他们出征奥运的机会。
年輕選手明白,這座城市能給他們出征奧運的機會。

自那以後,七台河湧現出一批短道速滑冠軍,其中包括在此前冬奧會上共收穫四枚金牌的王濛。

七台河政府表示,該市目前有十幾所學校提供速滑訓練課程,有多達430名兒童參加。密蘇裡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研究中國和奧運會的運動人類學家蘇珊·布勞內爾說,在中國其他體育項目中,也可以看到這種地方上的主觀能動性。

「由於中央領導非常重視這些專案,也非常重視奪金,因此在體制的各個層級,你會看到所有人都在考慮,‘我如何利用這種興趣來為我負責的團隊謀福利?’」她說。「你可以很明顯看到一些教練的決心有多強。」

七台河地處中國東北腹地,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的工業基地和肥沃的農業區。但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東北經歷了工業蕭條和劇變。2005年,七台河發生了中國最嚴重的礦難之一,171名礦工喪生,而這座城市的礦井也發生過許多小型事故。

近年來,政府也關閉了許多小型煤礦,這座城市的人口在過去十年銳減了四分之一,到2020年只剩下70萬人。「年輕人去上了大學,就再也沒有回來,」七台河記者劉志強說道。

范可新有望在3000米接力赛上夺金。
范可新有望在3000米接力赛上夺金。 HIROKO MASUIKE/THE NEW YORK TIMES

当地官员希望范可新这样的体育明星能帮助提升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和经济水平。她在前两届冬奥会都失望而归,到本届才夺得个人首金。在拿下接力赛金牌后,七台河政府给了她100万元奖金。母亲聂桂玲答应给范可新做她最爱吃的菜:地三鲜。在速滑女子500米四分之一决赛最后一圈的激烈竞逐中,范可新被加拿大选手撞出赛道无缘晋级,赛后,一向不苟言笑的她几乎难

當地官員希望范可新這樣的體育明星能幫助提升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和經濟水準。她在前兩屆冬奧會都失望而歸,到本屆才奪得個人首金。在拿下接力賽金牌後,七台河政府給了她100萬元獎金。母親聶桂玲答應給范可新做她最愛吃的菜:地三鮮。

在速滑女子500米四分之一決賽最後一圈的激烈競逐中,范可新被加拿大選手撞出賽道無緣晉級,賽後,一向不苟言笑的她幾乎難忍淚水。現在,她再奪一金的希望就寄託在女子3000米接力賽上了。

據中國報紙《南方週末》的報導,范可新此前曾說,「我們都是七台河人,也希望以後有更多七台河的孩子能接上我這一棒。」

連結:一座东北煤矿小城何以成为“中国冬奥冠军之乡” – 纽约时报中文网 (nytim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