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軍事專家:儘管中國核打擊能力銳增 但美中爆發軍事衝突可能極低

文/美國之音林森

美國五角大廈發表的最新中國軍力年度報告說,中國軍隊正在加快核武器的擴張,引發輿論和華盛頓政圈的高度關注。熟悉美中軍事事務的專家說,儘管中國核力量發生重大變化,但不足以令華盛頓政圈對此感到震驚;與此同時,美中之間爆發武裝衝突的可能性非常之低。

美國國防部上星期三(11月3)發表2021年度《中國軍事與安全態勢發展報告》,大幅度調整了對中國核彈頭數量的預測,稱到 2027 年,中國將擁有多達 700 枚核彈頭;而到 2030 年,中國很可能至少擁有 1,000 枚核彈頭。

報告認為,中國可能已經具備了陸基洲際彈道飛彈、潛射彈道飛彈以及戰略轟炸機三種打擊的,所謂「三位一體」的核力量。而華盛頓和莫斯科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具備了這樣的核打擊能力。

中國軍力變化引發美國警覺

美國五角大廈的這份2021年度中國軍力報告發表後,引發輿論和觀察家的廣泛關注。美國《國會山報》(The Hill)11月7日的一則報導說,中國的軍力集結及其發展核飛彈的努力,致使美國國會和美國國防部官員都感到一絲不安。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Mark Milley)日前在談到中國最近的軍事發展時表示:「我們正在目睹和經歷全球地緣戰略力量發生的最大變化之一。」

分析諮詢機構「地緣戰略分析」(Geostrategic Analysis)的總裁、空軍協會(AFA)高級防務顧問彼得·休西(Peter Huessy)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軍力的主要變化包括:毫不掩飾的情況下建設了350多個飛彈發射井,顯然是核力量的大規模集結。

在休西看來,中國軍方的努力還包括,大幅增加部署的核武器,包括增加潛艇和數百個飛彈發射井;中國還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海軍,包括具有深海武力投射能力;中國還擁有太平洋地區最強大的彈道飛彈、巡航和中程飛彈能力,以及飛彈的超音速能力。

休西說:「華盛頓及其盟友對此非常關注 。正如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理查(Charles Anthony “Chas” Richard)所言,這種核集結使得中國擁有真正的脅迫性軍事能力,能夠以此支援針對美國在太平洋地區利益的侵略行動,特別是針對台灣的行動。」

美國知名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軍事防務專家何天睦(Timothy R. Heath)博士也對美國之音表示,五角大廈剛剛發表的2021年報告對於中國核武器力量的討論,標誌著美國加大了對中國潛在核武庫急劇增加的評估,「而中國核武庫增長的這種可能性,很可能會在華盛頓政圈敲響警鐘」。

不過,也有熟悉美中軍事力量的分析師對美國之音表示,儘管美國今年關於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報告強調了中國核力量的重大變化,但是這些一直是在美國的觀察之下發生的,華盛頓政圈不應該對此感到震驚。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高級研究員唐安竹(Drew Thompson)曾經擔任美國國防部負責美中軍事交流的官員。

唐安竹認為,今年對中國核彈頭計畫擴張的估計,實際上在6年內翻了一番,到這個十年的末期將增加了兩倍多;這標誌著中國看待本國核力量的方式發生了非常重大的變化。中國核力量擴大了庫存,提高了品質,並通過發展以前不存在的「三位一體」能力,顯著改變了其姿態。

「過去的幾十年來,美國軍方一直密切關注著中國的軍事現代化,美國國會自2000年以來發佈的這份年度報告證明了這一點;因此華盛頓政圈的任何人都不應會對這些事態發展感到震驚,」他說。

對中國採取阻絕戰略能否奏效?

面對北京日益增長的軍事力量和態勢,華盛頓政圈和軍界普遍認為,美國需要構建一種切實有效的軍事戰略,以應對中國在過去幾十年來咄咄逼人的經濟、外交和軍事崛起。

曾經擔任美國國防部負責戰略與部隊發展副助理部長的埃爾布裡奇·科爾比(Elbridge Colby)2021年9月份出版了新書《阻絕戰略:大國競爭時代的美國國防》(The Strategy of Denial: American Defense in an Age of Great Power Conflict)。科爾比認為,華盛頓應該建立一種注重區域力量平衡、聯合區域盟友的阻絕軍事戰略,應對來自北京的地緣政治挑戰。

軍事分析家們對美國之音表示,美國的確需要一種切實有效的阻絕軍事戰略,而且正在與其盟國和夥伴合作,制定出一種更強有力的多邊威懾戰略。

蘭德公司的何天睦博士說:「美國還要注重提高美軍的聯合作戰以及遠端作戰的能力,因為軍隊的生存能力對威懾戰略至關重要;因此美國強調基於韌性和作戰的不可預測性,以增強其威懾力量。」

前美國國防部官員唐安竹則表示,美國軍方首先需要嚇阻中國使用武力解決爭端。這需要包括軍事、外交和經濟等領域在內的整體方法。 「一個沒有協調的外交和經濟戰略的軍事戰略,可能不足以嚇阻中國。」

美國空軍協會高級防務顧問休西表示,關鍵是嚇阻中國,令其不敢實施針對美國盟友的軍事選項。「如果中國佔領了台灣,美國也許無法將中國逐出台灣;鑒於後勤補給線過長,美國將難以維持曠日持久的常規戰鬥;因此威懾是華盛頓唯一的最好選項,」他說。

休西解釋說,這意味著美國在該地區的能力,必須是機動的、可持續性和可生存的;包括遠端打擊、區域阻絕、飛彈和防空、強大的核能力,以及增強的常規能力。

「我們還必須明白,如果將核武器引入衝突,任何親美國的選項或威懾措施,都不會對美國有利。 中國似乎也採取了俄羅斯的加速取得勝利的戰略,即威脅在區域內有限地使用核武器,以迫使美國退出危機或常規衝突,」休西說。

拜登:不擔心美中爆發軍事衝突

美國總統拜登11月2日在英國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期間,接受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時說,他並不擔心與中國發生武裝衝突的可能性。

拜登說,他已經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明確表示,美中之間的關係是「競爭」,而不是「衝突」。拜登同時表示,美中兩國沒有理由需要發生衝突;但是他也向習近平明確表示,希望他能夠遵守「交通規則」(rules of the road)。

蘭德公司軍事專家何天睦表示,他同意拜登總統的說法,認為美國與中國發生武裝衝突的可能性仍然極其的低。何天睦同時也表示,北京可能會對與台灣和平統一前景的黯淡感到惱火,但與美國就台灣問題爆發戰爭,可能會破壞中國經濟、造成廣泛的破壞和大規模人員死亡。

「甚至也不能排除相互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潛在的成本和風險,遠遠超過了征服台灣的潛在好處。我沒有看到任何證據表明中國正在認真準備很快地對台灣發動戰爭,」何天睦說。

新加坡國立大學高級研究員唐安竹則認為,美國及其亞洲盟友仍必須對北京可能對台北動武的可能性密切關注。因為在過去的20年間,中國的軍事現代化使得中國領導人可以選擇使用武力解決爭端;而且在許多情況下,北京已經明確表示,它打算在適合他們的時候和地點維護其使用武力的權利。

「北京擁有這種能力和意圖,都創造了這種可能性;因此,任何美國或亞洲國家領導人,都應該為此進行規劃和關注,」他說。

對台戰略模糊政策是否應繼續

自從華盛頓與北京在40多年前實現雙邊關係正常化以來,美國在處理台灣問題時一直採取的是戰略模糊的戰略。然而,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國會一些議員不斷對美國行政當局施加壓力,要求華盛頓改變長期以來的對台模糊戰略。

有批評人士認為,拜登總統的做法比模糊戰略更加含糊不清。在不久前一次由CNN主辦的市民會議上,拜登被問及在台灣受到中國的武力攻擊時,美國是否會保衛台灣,拜登回答說美國是承諾這樣做的。不過,白宮隨後表示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變,重申了華盛頓的對台戰略模糊政策。

美國空軍協會高級防務顧問休西對美國之音表示,華盛頓一直認為,如果台灣成為武裝侵略的受害者,美國將遵守其民主和憲法程式,出面保護台灣。休西說,華盛頓長期以來實行的對台戰略模糊政策,旨在不會對中國的霸權勢力造成太大的衝擊或挑戰。

「但我認為,我們的國家應該毫不含糊地宣佈,美國致力於保衛台灣,而這樣做符合我們的憲法要求。而中國目前的侵略行為、不必要的訓練小把戲,以及軍事集結行為,不符合規範的國際行為準則,理應受到美國及其盟國進行國際制裁,」休西說。

而另外兩位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軍事分析家則表示,當前的情況下華盛頓對台採取戰略模糊政策是必須的,而且有利於美國對中國實施戰略阻絕政策。

熟悉美中軍事交流事務前國防部官員唐安竹認為,戰略模糊性是為了確保台灣能夠在自身防禦方面充分地投資,而不僅是讓台灣搭乘美國承諾的便車,是一種有效戰略。這種模糊戰略同時讓北京有足夠的擔心,一旦對台灣使用武力或脅迫行為,很可能會招致華盛頓的嚇阻和干涉。

「戰略上的模糊性使華盛頓能夠靈活地嚇阻北京,並適當地向台北保證,華盛頓不支持北京或台北單方面尋求改變現狀,」唐安竹說。

蘭德公司何天睦的觀點與唐安竹一致。何天睦認為,戰略模糊政策當前對美國仍然有用;因為,對來自中國的潛在攻擊的最大威懾,是美國可能進行軍事干預的不確定性。只要這種可能性仍然很大,北京將不得不猶豫是否發動進攻。

「戰略模糊政策保持了這種不確定性。這一政策還有助於遏制由於美國是否會支持的不確定性,所可能導致的‘台獨情緒’,並讓中國放心,美國是仍然願意接受和平解決台灣地位的可能性的,」何天睦說。

連結:军事专家:尽管中国核打击能力锐增  但美中爆发军事冲突可能极低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