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可信、可愛、可敬」中國?布林肯指 可能因戰狼外交起反效果
文/美國之音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週一(6/7)表示,中國可能意識到其「戰狼風格」的外交政策正將世界推得更遙遠,而不是吸引更多支持。不過,布林肯也強調,他並不清楚中國欲塑造「可信、可愛、可敬」形象的真正動機和原因。與此同時,布林肯還向國會暗示了美國將與台灣重啟貿易談判的可能性。
近年來中國主打強硬姿態的「戰狼外交」,伴隨而來的結果是中國與世界愈來愈多國家的外交關係日益緊張。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個月底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要求官員要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形象,要「講好中國故事」,同時強調要在對外宣傳中註重基調, 「謙遜謙和」。
習近平的這一表態立刻受到各界討論和關注:中國會否改變其「戰狼外交」和其他咄咄逼人的言行?來自田納西州的共和黨聯邦眾議員博切特(Rep. Tim Burchett, R-TN)週一(6月7日)在一場有關討論美國2022財政年度國務院預算的聽證會上向出席作證的布林肯國務卿提出了這一疑問。
「習主席最近要求他的官員們要著重塑造可信的,可愛的,這有點好笑,還有可敬的中國形象。這一說法是否標誌了中國共產黨戰狼外交的結束?為什麼他要這麼突然的改變做法?」 博切特週一透過視訊詢問布林肯。
「我無法為習主席或他們其他人的想法發言,」布林肯回答說,「但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這很有可能意味著中國也得出了結論,認為軟實力也相當重要。」
「他們在世界各地的交涉方式正使得愈來愈多人與他們疏遠,而不是被他們吸引。因此,這可能是一種對那樣結果的承認。話雖如此,但我不想為他們下結論,我無法得知他們內部的思考是什麼。」
布林肯再批中國疫情資訊不透明
聽證會上,多位兩黨議員也紛紛提出支持拜登政府追查新冠病毒起源的決定。布林肯星期天(6月6日)在接受Axio新聞網專訪時重申,「美國決定要‘徹底’追查新冠病毒源頭,同時追究中國應負的責任」。
在週一的線上聽證會中再次談到了有關議題,並批評中國政府在新冠病毒疫情起源調查方面嚴重缺乏透明度。
「很不幸的,更不幸的是,我們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看到的是,他們從這場危機已開始就沒有履行其分享資訊、提供資訊管道以及實時透明的做到這些事情的基本責任,」布林肯在聽證會上說,「這種情況已開始是如此,不幸的是,今天仍然是如此。」
布林肯繼續說道,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在內,現在各地要求中國公開透明的提供有關疫情起源的資訊的呼聲愈來愈高漲。
「現在有強烈的共鳴,堅持認為中國應該要履行提供資訊的責任,」 布林肯說。
布林肯暗示將重啟美台貿易談判
在共和黨人的質詢下,布林肯暗示了美國有可能恢復自奧巴馬政府時期以來陷入停擺的美台貿易與投資談判。不過,布林肯並未明確說明是否願意討論台灣政府希望達成的全面貿易協定。
來自肯塔基州的共和黨聯邦眾議員巴爾(Rep. Andy Barr, R-KY)在聽證會上向布林肯問道,「台灣取消了從美國進口某些豬肉的禁令,希望與美國達成更明確的貿易協議。我認為深化與台灣的貿易關係對抗衡中國的影響至關重要。請問國務卿先生,行政部門在與台灣的雙邊貿易協議方面抱持何種立場?」
「我必須建議您詢問貿易代表戴琦,但我知道我們正在與台灣就有關問題進行對話,或者很快將就某種形式的協議進行對話,這些對話應該已經開始了,」布林肯回應說。
布林肯沒有透露更多的細節。預計,有關協議及討論將會引發北京反彈。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一位發言人稱,強化與台灣的關係相當重要,但此刻「我們沒有任何會議要宣佈」。
據2020年美國貿易總額數據,台灣為美國第十大貿易夥伴。台灣同時為美國半導體的主要來源。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美國去年進口了70億美元的晶片,以及600億美元的其他計算及和電信設備,數額是美國對台灣出口的兩倍。
華盛頓與北京關係持續處於僵局狀態的同時,華盛頓和台北的合作不斷升溫。新冠疫情 4 月下旬在台灣突然爆發,讓當局措手不及,迫切需要疫苗。
包括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達克沃斯(Sen. Tammy Duckworth, D-IL)、蘇利文(Sen. Dan Sullivan, R-AK)和外交委員會庫恩斯(Sen. Chris Coons, D-DE)等三名跨黨派國會成員周日從韓國旋風式訪台,並宣佈美國將向台灣提供75萬劑新冠疫苗,作為美國總統拜登在全球範圍內分享數千萬劑疫苗對抗新冠病毒大流行病計劃的一部分。
布林肯在週一的聽證會上表示,美國正積極向各地提供新冠疫苗,其中也包括台灣。
「我認為事情將會在未來幾天,肯定在未來兩週內將有所進展,」布林肯說,「我們致力於將8000萬劑的疫苗在這個月底或七月初發送出去,但頭2500萬應該很快就會先開始進行。顯然,我們希望確保能安全、有效的進行,但你知道,運送這些疫苗的工作並不簡單。但我認為應該很快在未來幾天,幾週之內一定就會看到進展。」
習近平塑造中國「可愛」形象講話的政治解讀
文/紐約時報
習近平於5月31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表示,中國要在國際社會廣交朋友,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形象。
在中國與西方的外交僵局不斷加深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釋放出對外宣傳工作調整的信號。雖然他講話中的措辭一反中國外交「戰狼」風格,但觀察人士指出,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對外戰略發生重大變化。
據新華社消息,習近平於5月31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表示,中國要在國際社會廣交朋友,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形象。在主題為中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這個場合,他還強調要在對外宣傳中注重基調,「謙遜謙和」。
伴隨「戰狼」風格近年來主導中國外交,中國與西方主要國家間的關係日益緊張。因此,這一表態的時機與其對中國對外策略的影響成為外界主要關注點。
「戰狼」一詞來自中國演員吳京自導自演的電影,中國票房衝破56億人民幣。
國際形象遭重創
這是中共十九大後由25人組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就針對「對外宣傳」進行集體學習。習近平在講話時提到,中國的國際傳播工作「面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
中國共產黨今年正在籌備慶祝政黨成立100週年,明年中國還將迎來北京冬奧會與中共二十大這兩大吸引國際關注的事項。而中國當局近兩年來在多個問題上遭遇國際社會批評,其中包括北京被指侵犯新疆維吾爾族穆斯林人權的問題,對香港民主派的打壓,以及新冠疫情溯源問題上的透明度等。
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後,中美關係沒有明顯改善,且中國與澳大利亞、歐盟和日本的關係也不斷下滑。2020年,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針對歐美與亞洲14個發達國家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新冠疫情與「戰狼外交」等因素使中國的國際形象嚴重受損,這些國家對中國的負評升至十多年來的最高點。
路透社去年曾援引多個消息來源報道稱,中國政府的一份內部報告發出警告,指北京正面臨1989年「六·四」事件以來最嚴峻的國際形勢。
戰略不變
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系教授楊大利認為,在中美關係與中國外交整體佈局均陷入膠著的當下,外宣是外交事務的中間一環,中國領導人如今或是希望從戰術上進行調整。但他指出,習近平這次講話並不意味著北京承認錯誤,中共當局「只是在說可以做得更好」。
此次習近平的講話是在政治局集體學習中做出的。楊大利認為,從中共體制來講,這種場合的性質不比政治局會議,更多在於借此「加深一下黨的領導對這個主題的認識」。
他還認為可以從此次另外兩個資訊看出,中共可能會在形勢與方法上有新做法,但無意對對外戰略做出重大調整。
一個是習近平在講話中提到要加強對中共的闡釋。習近平稱,「幫助國外民眾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真正為中國人民謀幸福而奮鬥,瞭解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
楊大利稱,習近平與他的幾位前任的一個不同之處在於,習近平講話強調共產黨合法性,「讓大家理直氣壯地宣傳共產黨執政」。此次繼續強調這一點顯示「所謂戰狼風格是不會變的」。
另一個是此次講課學者的選定——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張維為。他在過去幾年中屢稱西方媒體「帶有強烈意識形態偏見甚至敵意」,稱西方主流媒體「長期以來對中國的報道不實事求是」。
《中國紀檢監察報》6月3日引用張維為表述稱,「為了更好地與西方交流,我們要學會與西方交鋒,交鋒之後往往才能更好地交流。」
報導稱張維為表示,「我覺得中國也確實到了這麼一個時候,對於誤讀中國,特別是惡意誤讀,該出手就出手,該調侃就調侃,該當頭棒喝就當頭棒喝,該和風細雨就和風細雨。」
楊大利認為,選定張維為意味著這次學習「實際上是中共自己人在做一些反思」。「他這些年所推動的東西毫無疑問代表著一種風格,這種風格對美國有時候是蔑視,某種程度上這也展現出很多在做外宣工作人的風格和基調,因此這並不是一種完全批評的態度,而是他們自己人在反思『我們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是還要做得更好』。」
措辭低調
從習近平講話內容來看,此次他的語氣明顯更加溫和。他在講話時提到,要在外宣中加強「感召力」、「親和力」、「說服力」。同時,還要廣交朋友,不斷擴大中國的「國際輿論朋友圈」。
澳洲國立大學學者宋文笛注意到,習近平的講話內容與拜登此前的重要表態可以形成對照。
例如,拜登曾在就職總統後首次記者會上表示,民主與專制的問題是中美關係的核心。他稱習近平認為專制是未來的潮流,民主在越加複雜的世界中將無法發揮作用,而美國「必須證明民主在發揮作用」。
宋文笛稱,習近平此次稱要幫助國外民眾瞭解中共「為什麼能」,是在間接回應「拜登再三透露的危機感」,意在強調中共政權的「績效正當性」。
在此基礎上,他指出習近平還迴避了外國人介意涉及意識形態推廣的「中國模式」字眼,使用凸顯借鑒務實經驗的「中國方案」,此舉「意圖將中西雙方的歧義從戰略層級降溫到例如脫貧等實際層面問題,重新定位二者之間的關係」。
他也認為,習近平這番講話意在強調中共大外宣的戰術轉型。「在措辭上勇於吸納西方詞匯、在溝通上凸顯中國經驗的普世共同性,借此弱化外界壓力」。
在他看來,對內強調社會主義體制優越性的中共政權,未來可能希望將對外關係與其國內政治氣氛脫鉤,但中共在體制論述層面很難做到與其他體制相容,且負責對外傳播的外交與外宣體系人員工作時又無法完全不顧及國內氛圍與個人政治發展,這都會對北京的調整帶來難題。
習近平的輿論鬥爭「藥方」能塑造「可愛」中國嗎?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3月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他上周表示,中國需要一個更加「可愛、可敬」的形象。
中國的高級外交官斥責美國同行的虛偽和傲慢。他們冷冷地提醒歐洲人注意該大陸的種族滅絕經歷。他們指責一直小心翼翼,不願冒犯中國的紐西蘭「粗暴干涉」中國事務。
因此,當中國的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上周初告訴共產黨高級官員,他們應該改善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溝通時,一些分析人士和新聞報導認為,他承認近幾個月來日益強硬的外交方式並沒有受到熱烈歡迎。
「要注重把握好基調,既開放自信也謙遜謙和,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根據官方新聞機構新華社報導,習近平在北京共產黨機構的一次集體學習中說。
習近平的講話是在一系列外交挫折後發表的,外交官和分析人士說,這些挫折引起了領導層的注意。習近平告訴党的政治局成員,中國正在進行一場「輿論鬥爭」,後者在他講話時認真做著筆記。
然而,他開出的藥方可能會加劇,而不是緩解不斷升級、已日益演變為外交對抗的緊張局勢。他兩次使用的「鬥爭」一詞帶有毛澤東時代的影子。他的指示之一是要更好地解釋「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
他也沒有暗示中國的政策會有任何改變,這些政策促使人們對中國的行為產生日益強烈的反感。相反,他概述了一場爭奪全球公眾輿論的意識形態較量,兩個集團競相贏得追隨者,許多國家夾在中間。中國似乎並沒有因為最近的外交挫折而有所收斂,而是擔心自己的資訊沒有得到突破。
「實際上它面臨著內外交困的一個狀態,」北京的獨立政治分析人士吳強說。他提到了人口方面的擔憂,導致北京上周進一步放寬了對家庭規模的限制。「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然後他做出一個策略調整,而且這個策略調整只能是由他來做。」
中國在外交上的強硬立場已經產生了後果。經過七年的談判,中國與歐盟(European Union)於去年12月達成了一項投資協定,但在中國對歐盟選舉產生的數十名議會成員實施制裁後,該協議於上月被擱置。
菲律賓外長最近發表了一份措辭嚴厲的聲明,要求中國停止佔領該國在南海的領海。
中國官方媒體曾稱讚紐西蘭的「負責任」政策,但紐西蘭上周加入澳大利亞的行列,批評了香港和新疆正在進行的鎮壓行動。新疆是中國西北部以穆斯林為主的地區。
一些人認為,習近平上周的講話表明,中國可能試圖緩和其「戰狼」外交,這是以2015年和2017年的兩部鼓吹沙文主義的動作片命名的。然而,「戰狼」的論調已成為中國努力抵制日益增多的批評的重要組成部分。
兩周前,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一次線上活動中對其他國家的外長說,新疆「‘種族滅絕’的指控,違背事實和常識」。此前,歐盟對中國官員在新疆的虐待行為實施了制裁,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政府將這些行為定性為種族滅絕。
「我們的歐洲朋友應該知道什麼才是種族滅絕,」他說。
巴黎的歐盟安全研究所(European Union Institute for Security Studies)高級分析師愛麗絲·埃克曼(Alice Ekman)說,中國的外交戰略越來越側重於在日內瓦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ited Nations Council on Human Rights)等論壇上擴大支持北京的國家聯盟。中國已經聯合其他國家,支持為其在新疆和香港的行動辯護的聲明。
她說,中國的「紅線」清單——即領導層認為在外交上不可協商的問題——正在增加,而不是減少。該國外交官正越來越多地迫使各國不僅要回避這些問題,還要幫助支持其立場。
一條新的紅線涉及一個似乎激怒了中國領導人的問題:對新冠病毒來源的調查。2019年底,新冠病毒首次出現在武漢,自那以後,全球至少有1.79億人患病,近370萬人死亡。
中國對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施加了強硬的影響——該組織在3月份將武漢的一個實驗室發生洩漏的可能性排除在外——使得中國政府在疫情首次出現時如何處理,以及此後是否壓制其來源證據等問題變得更加尖銳。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此後表示,實驗室洩漏的可能性沒有得到足夠的考慮。拜登總統上月下令美國情報機構「加倍努力」查明原因。
「我認為他們一定感受到了整個新冠病毒敘事變化所帶來的壓力。」布魯塞爾的俄羅斯歐亞研究中心(Center for Russia Europe Asia Studies)主任特蕾莎·法倫(Theresa Fallon)在談到中國領導人時說。
不過,中國並沒有保證或承諾配合調查,而是對此進行猛烈抨擊。習近平的學習會議兩天后,外交部發言人要求美國開放自己的生物學實驗室進行檢查。
中國的行動也加劇了其他領域的緊張局勢。就在習近平通過暫定的歐洲投資協定取得外交勝利的幾個月後,該協議就崩潰了,拜登政府即將上任時曾反對該協議。
今年3月,歐盟與美國、加拿大和英國一道,對四名級別相對較低的中國官員和一個地方安全機構實施了旅行禁令和資產凍結,理由是他們在新疆的鎮壓行動中發揮了作用。
中國針對四個組織和10個人實行報復,其中包括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的成員,該投資協定必須由歐洲議會投票批准。
中國的回應被普遍認為是不相稱的,註定了該協議的失敗。上個月,議會以壓倒多數投票暫停考慮該協議,直到中國改變其做法。
歐盟已經在考慮採取措施對抗中國的出口補貼、政府支持的對歐洲公司的收購以及許多政府採購合同投標上對外國的限制。但法倫表示,中國似乎願意犧牲來之不易的投資協定來向歐洲發出警告。
「在我們看來是,天哪,他們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法倫說。「但也許,從長遠來看,中國人希望他們下次三思而後行。」
中國並非在所有問題上都採取強硬立場。上周,中國和拜登政府的高級貿易官員在商務部發言人高峰所說的「專業、坦誠和建設性的」的交流中進行了談話。
儘管如此,習近平政府似乎已經調整了對美國新政府的態度,反映出美國和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競爭和對抗的新時代。習近平和他的高級外交官已經在拉攏自己的盟友,以此回應拜登所說的他將追求的「民主國家聯盟」。
或許並非巧合,自5月20日投資協定被凍結以來,習近平已經給多位世界領導人致電或致信,其中包括巴基斯坦、伊朗和越南的領導人。
王毅外長親自會見了匈牙利、波蘭、塞爾維亞和愛爾蘭的代表。習近平在集體學習上的講話中說,目標應該是擴大中國的「國際輿論朋友圈」。
中國傳媒研究計畫(China Media Project)負責人班志遠(David Bandurski)在分析習近平的講話時寫道:「在這樣的鬥爭中,有像順從的媒體和辯護者這樣的朋友,也有像頑固記者、堅持批評的學者和政治家這樣的敵人——這些正是這種外部推動旨在消解的。」
北京研究機構全球化智庫的創始人兼總裁王輝耀表示,雖然習近平沒有暗示外交政策的逆轉,但他的言論無論如何都可能會產生影響。
「讓我們變得可愛,」他說。「這是現在傳達一項極其重大的訊息。」